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分階段循序推動兩岸軍事互信安全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6-25 09:30:32  


 
  如果說,“互信”,是雙方結束敵對狀態的必要條件,也是結束過去的內戰狀態的表現形式,純屬是“內部事務”的話,“安全”就是面對未來,亦即面對當今釣魚島、南海等國家主權和領土領海完整的問題,涉及到包括兩岸四地的國家安全的問題,帶有“對外”性質。這就是進一步把兩岸軍人的國家責任感緊密地結連在一起,共同為捍衛國家軍事安全而努力奮鬥。

  對此,郭震遠昨日在“築信研討會”指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不僅是要建立兩岸具體的軍事互信,更是建立兩岸廣泛的安全互信、政治互信。這是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一個重要的兩岸關係特色。正因這個特色,應建立的是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而非一般的軍事互信機制。未來建立的兩岸軍事安互信機制,將包括更廣泛的非軍事的安全互信,甚至政治互信措施,例如共同救助海難、共同護漁、共同維護海全等。這並不是一般意義的軍事互信措施。

  在過去,台灣方面在談到兩岸軍事互信時總是提出,要求大陸解放軍撤走部署在沿海的導彈。但也有台灣的軍事專家認為,撤走導彈還不容易?但如要回防,一夜之間就可透過高速鐵路或高速公路回歸原位了。於是,台灣方面又提出了“導彈入窖”的訴求。到最近,“國防部長”高華柱在接受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質詢時卻又表示,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的議題,目前的條件並沒有成熟,應審慎研議。

  這當然是出自馬英九的策略考量,並是受到“台獨”分子勒索之故。但也並非沒有推動的可能。比如,在今次台菲衝突事件中,菲律賓雖然有美國的支持,但最後仍不得不面對現實,接受台灣提出的許多條件,就明顯有著大陸解放軍東海艦艇和南海船隊聯合軍事演習,在外國暗中配合,施加壓力的因素。

  為此,孫亞夫昨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大陸提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當然會涉及討論軍事部署的問題,“如果商談啟動以後,台灣方面提出有關軍事部署的問題,在商談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過程中是可以討論的。”孫亞夫還表示,在兩岸關係目前形勢以及可能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創造條件推進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研討,以利今後啟動商談。由此看來,北京為推動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安全機制,已經釋放出很大的善意,也作出了頗大的開放幅度,此是推動兩岸協商的有利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