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朴槿惠“心信之旅”改變東亞戰略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9:01:27  


 
創立“等邊三角”關係

  當然,這一優勢只在朴槿惠初入青瓦台的“蜜月期”,往後還必須在內政外交方面交出更具體的成績,不然選民依然會鼓噪,會喪失耐心。朴槿惠登台後,確有人開始對她略有微詞:一是新的施政班底遲遲不見蹤影;二是朴槿惠幾乎傾全力在籌備其首次國事訪問中國,也許分身乏術,也可能過分擔憂中國之行,不僅不能有差錯,而且把她今後五年的施政成敗都寄望於這次外交出擊。

  從另一角度來看,由於韓國身處東北亞的火藥庫中心,又是“核武新貴”朝鮮的緊鄰,一要繼續生存與發展,二要設法從根源解除危機,三要改變傳統的“國策”,既不再是“美日韓軸心”的一員,也不是對抗朝鮮與中國的前哨,而是北京、首爾、平壤“等邊三角形”的一翼。

  更重要的是,朴槿惠還發現,中國不僅已經崛起成為世界大國,對超級強國美國的姿態也已改變,就以“太平洋足以容納美國的到來”這句話為例,中國並不排除與美國在亞洲和平共處的可能。而事實上,美國不僅渴望在解除朝鮮核武問題上獲得中國的協助,就是在整個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問題上,沒有中國的合作一切努力也將變得徒勞。這些事實不僅已經促成中美兩大國的接近,更是奧巴馬與習近平近期在美國舉行莊園首腦峰會的直接原因。

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對朴槿惠而言,這不僅是時來運轉的證明,更是她順水推舟,為韓國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大膽改變傳統政策的大好機會。首先,是“棄日從中”,擺脫“美、日、韓”三重控制的體制。其次,是突破“中朝”與“中韓”相互制衡的體制,尋求與新興大國中國直接交往的渠道。再來就是韓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另一瓶頸狀態,必須盡快改變現狀,包括“東北亞自由貿易區”或“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都是急不容緩的事情。在此,日本的邊緣化,或暫時將日本排除在外,直到日本“迷途知返”,不僅是不得已的措施,也是韓國必須選擇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