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痛定思痛制朝鮮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09:28:23  


 
  二十年以來,平壤貫徹“進兩步,退一步”的策略,與世界各大國巧相周旋,始終有驚無險,全身而退。至今朝鮮核武器研製取得了長足進步,而導彈,而核彈,在核彈小型化、武器化的技術問題上也有所突破,距離“兩彈合一”,核導彈部隊成軍僅一臂之遙矣。

  自從韓國“天安號”警戒艦炸沉以及朝鮮炮擊延坪島之後,美國同韓國簽訂了新的軍事協定,強化了美國給予韓國軍事支持的條款。原先除非韓國與朝鮮進入了全面的戰爭狀態,駐韓美軍不介入韓國與朝鮮的軍事衝突。如今情況丕變,美國在韓國與朝鮮發生軍事衝突時即須為韓國提供全面的軍事支持。

  鑒此,朝鮮半島發生的軍事衝突迅速升級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急劇增加。朝鮮密邇中國京畿地區,半島發生戰亂,京畿地區為之震動。就中國安全利益而言,朝鮮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台灣。“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古有明訓。北京自然要籌劃因應之道。

  何況,朝鮮在今年2月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以後,面對外部世界的施壓,訴諸決絕的回應手段,聲稱朝鮮半島處於戰爭狀態,放言將與美國打一場核戰爭。當時東北亞局勢空前緊張,鬧得風聲鶴唳,周邊國家幾至一夕數驚。

  由此可見,朝鮮半島屢次呈現高度爆炸性的局勢,今日不同往時矣。尤有甚者,一旦朝鮮核導彈部隊成軍,平壤高層又動輒率性妄為,將促使韓國、日本走上核武裝的道路。這樣中國將處於徹底的核包圍圈之中,在核武器國家中戰略態勢之惡劣,無以複加。況且,平壤高層的心性反覆無常,有朝一日,核導彈指向中國京畿地區,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基此,若稱朝鮮已成中國的戰略負資產,言不為過。

  以上說的是遠因,還有近因。朝鮮第一副外相金冠桂率團9月16日訪京,出席18日舉行的紀念六方會談十周年的儀式。在平壤抓緊研製核武器的進程的背景下,六方會談實際上僅起到了為朝鮮核武器計劃施放煙幕彈的作用。六方會談舉行十年以來,朝鮮突破了核彈小型化、武器化的技術瓶頸,核導彈部隊即將成軍,此即明證。

  金一行訪京期間,在釣魚台等地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相關官員舉行了會談。北京從朝方在會談時以及早先雙邊晤談時得出的結論,認為“朝鮮長期以來違背承諾”的惡習迄今未改,這可能就構成了近因。

  時至今日,北京痛定思痛,認為必須與國際社會聯手,採取措施,“讓無核化成為朝鮮的唯一選擇”。筆者估計,正是在此等考量下,北京斷然以公告於世的方式,宣示對朝鮮實施的嚴厲制裁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堅定不移的手段。這樣做,一來足以打斷平壤高層依然寄望於中國繼續“放水”的念想,二來可以促使國際社會采信中國將加大合作的力度以促成半島無核化的誠意。

  未來北京可能將下述兩個變數納入考量,這兩個變數不但涉及政治意志的較量,也牽涉危機處理所需的智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