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自貿區為什麼是上海?

http://www.CRNTT.com   2013-10-12 10:02:55  


 
李克強力排眾議

  上海關於設立自貿區的探索,歷時已久。

  2010年11月,《中國經濟周刊》對此曾進行過相關報道:早在2009年,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起草了一篇題為《關於中國在浦東建立自由貿易區設想》的文章,報給了時任總理溫家寶。溫家寶非常關心,親自批示將“自由貿易區”改為“自由貿易園區”,並請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聯合組織、調研。次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對上海浦東新區建設自由貿易園區進行實地調研。

  “那個時候,專家們呼籲,在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更加便利的自由貿易區。”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當時,上海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也較為樂觀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央來上海調研,說明上海有機會進一步獲得實質性的“先行先試政策”。

  但在那之後,再未有獲得“實質性進展”的進一步消息,直至2013年3月新一屆政府上任。

  3月末,李克強總理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調研時明確表示,支持上海積極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建立一個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

  李克強認為,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而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試驗這件事。

  此後,上海推進建立自貿區的步伐明顯加快。不過,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

  在媒體的公開報道中,上海的自貿區計劃曾招致多部門反對。在方案徵求意見階段,多部門亦提出了許多不同意見。李克強最後力排眾議,終使自貿區方案獲批。在《中國經濟周刊》的採訪中,多位受訪者證實了這種說法。

  “的確,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同聲音。主要是大家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整個國家未來面臨的挑戰、產生經濟危機的潛在風險,以及這個國家目前的專業監管能力等等的判斷並不一致。但是,什麼都等萬事俱備也不太可能。” 楊開忠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確實應該更加開放。

  在楊開忠看來,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應有三點:一是市場化改革;二是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三是促進中國的崛起,提高中國在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楊開忠認為,開辟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提高開放層次和水平 與國際接軌

  地方和部委之間的爭論焦點在哪裡?

  “金融開放、負面清單式的外資管理、給予准入前國民待遇等等這些問題都很敏感。”根據邢厚媛的分析,一方面,我們國內的相關行業能不能經受得住衝擊,這是主管部門必須要考慮的風險問題。另一方面,這種開放式的給予外資更多自由和便利的新管理模式也在考驗政府的管理能力。“基於風險的考慮產生爭議,是正常的。”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在這些敏感問題上,上下應該要取得共識。所有的中央部委實際上承擔的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重任,地方與部委之間既有矛盾,又有共同的責任,一些部門的反對有其合理性。“他們反對的不是開放的尺度問題,而是,上海究竟有沒有想明白要做什麼。是沿著1978年以來35年的老路走一小步,還是探索新35年高標準改革、高標準開放和高標準發展的新模式而向前邁出一大步?”他相信是後者。

  邢厚媛說:“從全局的角度,我們確實需要一塊試驗田,探索通過改革和開放給我們新的經濟增長帶來活力的路徑。”

  因此,監管是必要的。

  張漢林提醒說,必須要建立一個對資金、資本進出的良好的監管體系。“不能失去監管,這是最重要的。”

  “但監管到什麼程度,這是個問題。”王曉紅認為,發達國家開放了這麼多年也沒亂,中國不必過於擔心。中國不提高國際化水平就沒有前途,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提高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包括體制、機制、法制等方面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