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羅天昊:中日都不是亞洲令人信服的領袖

http://www.CRNTT.com   2013-10-10 10:24:36  


 
  目前充當亞洲經濟“雁陣”中“領頭雁”的仍然是日本,獲得日本援助最多的3個國家都在亞洲,目前分別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

  印尼與日本雖然存在歷史問題,但是由於產業互補,雙方走的很近。印尼是日本的重要原料供應地,日本90%的能源要經過印尼掌控的馬六甲海峽。日本多年來一直是印尼最大的投資國和援助國。印尼的主要產品均來自日本,大街上行駛的汽車是豐田,電視是東芝。而日本電影和動畫片則風靡印尼。

  日本也是越南最大的援助國。日本援越金額占越南各種外來援助的30%以上。其援助主要用於交通運輸項目、環保項目、電力項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等。均為越南必需,故深受越南歡迎。日本產品在越南也大受歡迎。日本摩托車價格是中國的兩倍,日本電器也成為質量的象徵。

  美國重返亞洲,不僅引起中國警惕,日本亦不樂見。在亞洲,中、日、美國的影響交錯。美國雖能給亞洲各國提供市場、資金和技術;但是畢竟遠隔重洋,真正的亞洲領袖,還是要從中國和日本之間產生。

  帶來福祉是中國成為亞洲領袖的前提

  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國之後,一直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負擔起部分領導世界的責任?

  中美之間存在意識形態的爭端,在中國官方,並不承認美國為“老大”,但從雙方經濟來往來說,美國確實有老大風範。此種關係模式,可以成為中國與東盟諸國關係的典範。

  2012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4846.8億美元,中國對美貿易順差2189.2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更為緊要的是,美國給中國帶來了順差,亦即帶來了就業機會和財富。雙方關係是良性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餘年之間,中國一直保持著對美順差,美國強勁的消費,一直保持對於中國的帶動作用。而美國人也以低廉的價格,享受中國提供的日用品服務。

  美國成為全球領袖,固然有其龐大的帝業帝國四處擴張的因素。比如世界500強約一半產生在美國。但是,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技術確實能夠為他國借重,能夠與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國家形成互補,而其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亦能為眾多國家產品提供最終消費市場。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強大,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同時也在讓他國在經濟上受惠。

  作為領袖,不僅意味著榮耀,更意味著責任。中國要成為亞洲領袖,成為東盟諸國可以依賴的朋友與領袖,必須承擔一定的地區責任。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自身的發展能夠讓東盟諸國受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