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政治僵局“動搖”美亞太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9:15:47  


政治趨向“極化”,意識形態的分野對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是當前美國政治僵局難解的根源。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訊/隨著奧巴馬簽署臨時撥款和提高債務上限的議案,持續16天的美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的關門風波暫告一段落。民主、共和兩黨將在未來3個月內繼續談判。

  這場因奧巴馬醫改而起的政黨鬥爭,使得美國民眾對政府和國會的滿意度創下新低,也讓被認為惡意癱瘓國政的共和黨支持度受挫,不得不在談判最後一刻妥協,在眾院放行了不涉及醫改內容的臨時解決方案。

  自1976年美國國會預算法案生效,國會獲得國家財政預算的批准和監督權後,包括最近這次,美國聯邦政府共關門18次。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數據顯示,從1978年至2013年,美國國會就上調聯邦債務上限進行了53次投票,債務上限也從7520億美元上調到16.7萬億美元。但與此前政府關門、白宮與國會就債務上限的角力相比,這次最明顯的不同在於美國政治趨向“極化”,意識形態的分野對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也是當前美國政治僵局難解的根源。

  美國政治僵局對外交的影響,最明顯的莫過於最近奧巴馬總統取消對亞洲的訪問並缺席APEC和東亞峰會的安排。“政治僵局肯定會影響美國外交,因為政府功能失調會直接影響對外決策,即使已有決策也可能無法執行”,在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倪鋒看來,奧巴馬爽約亞洲之行還透露出另一層意思:“從奧巴馬第二任期整個施政布局來看,他的重心還是在國內。美國國際地位受到影響,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國內的經濟狀況。奧巴馬缺席亞太系列峰會,本身就表明他認為內部問題比外部問題更重要、更緊迫。” 

  這次政府關門有何不同

  由於國會民主、共和兩黨未能就新財年預算和醫改法案實施達成共識,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自10月1日起關門。這次政府關門危機的導火索是奧巴馬的醫改法案。2010年3月,在民主黨占據參眾兩院多數席位的背景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奧巴馬力推的這份醫改法案。2010年11月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奪取眾議院控制權後,醫改法案成為兩黨政治博弈的焦點。共和黨將此與政府預算、債務上限等問題捆綁在一起,導致2010年11月以來美國國會沒有通過任何重大法案,形成所謂的政府功能失調的政治僵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