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美軍事同盟與三國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3-11-08 11:55:07  


日本打著遏制中國的旗號與美國結盟,其最終的目的是尋求與美國平等的地位,實現國家正常化。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訊/學者楊麗君、趙如淵今天撰文《日美軍事同盟與三國博弈》分析指出,如果從日美中三國關係中來看日美軍事同盟,可謂是縱橫聯盟變數重重。日本打著遏制中國的旗號與美國結盟,其最終的目的是尋求與美國平等的地位,實現國家正常化。

  安倍晉三首相執政以來,日本政府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可謂動作頻頻。不僅數次與美國進行聯合軍演,多次出訪與中國有南中國海主權衝突的東南亞國家,試圖集結盟友牽制中國,同時還借口與中國的釣魚島領土爭端,以及朝鮮核武威脅積極擴充防衛力量,修訂新的防衛大綱,並且試圖修改在關於“集體自衛權行使”方面的憲法解釋,為日本軍隊正常化繼而國家正常化來尋求出路。

  所有這些行動,表面上看來都是針對中國,事實上中國不過是日本政府用來爭取軍隊以及國家正常化的一個幌子。

  根據2012年日本防衛白書而編的日美中三國軍事實力的比較,從軍事實力對比來看,中國的軍力發展尚未到足以威脅他國的程度,從目前的經濟實力和生產技術方面來判斷,中國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躍進為軍事大國。然而在東西冷戰思維下產生的日美軍事同盟,在共產主義已無發展空間的今天,何以反而加強?一言喻之同盟兩國各取所需。

一箭雙雕的美國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蘇聯搶先在庫頁島登陸,接著占領北方四島,並要求駐日盟軍統帥由美蘇各一名擔任。唯恐蘇聯進軍北海道與美國分治日本,美國拒絕了蘇聯的要求,派麥克阿瑟統帥盟軍總司令部(GHQ)進駐日本。GHQ在日本設立軍政部並解除了日本在國內外的武裝,同時推行馬歇爾計劃協助日本戰後的重建。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急需後方補給,日本成為自然的選擇。1952年4月28日,由美國主導簽署的“舊金山對日媾和條約”生效,日本重獲自由,這個日子也就是安倍今年大事渲染的“主權恢復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