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11-19 10:14:11  


 
  誠然,在強調體制改革和體制創新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體制的廢除。在一定的時候,體制的廢除甚至遠比改革和創新來得重要。任何體制都是時代的產物,時代變化了,體制必須發生變化,這就是改革和改善。不過,也有很多體制完全不適應時代的變化,就要即刻廢除。如果不廢除,就會變成“負體制”,就是該體制不是幫助解決問題,而是製造問題。這次全會決定廢除的長達半個世紀的“勞動教養制度”就是典型。實際上,清理舊體制,廢除那些已經阻礙社會進步的體制,也應當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和創新的要務。

  儘管《決定》涵蓋了很多方面,但重點還是經濟、政治和社會三個方面,或者說其他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歸入這三大方面。三大方面被給予的重視是不一樣的,經濟方面可以說是三中全會的重中之重,占了分論中14條的6條,而政治方面占3條,社會方面占2條。(其它,文化方面占1條,生態方面占1條,國防和軍隊方面占1條。)這種分布很明顯表明了中共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同時,這種安排也反映了執政黨的思維方式,即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在所有的改革中,經濟改革要先行;在體制改善和提升方面,經濟體制也要先行。

中國特色的基本經濟制度

  這次三中全會要回答哪些經濟領域的問題呢?在經濟領域,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社會,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00美元的水平。現在面臨的任務就是要打造升級版的經濟體,把自己從中等收入社會提升為高收入社會。但升級版的經濟體需要升級版的經濟體制來支持。如何打造升級版的經濟體和升級版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是唯一的選擇。

  這裡涉及到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中國需要確立什麼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在計劃經濟之後,中國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既不同於傳統計劃經濟,也不同於西方傳統意義上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很顯然,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就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

  實際上,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是所有經濟制度的核心問題。西方也面臨這個問題。儘管西方各國也有不同的經濟制度,但總體上說,西方經濟制度的核心是市場,市場的範疇大於政府的範疇。雖然政府也要監管市場,但政府本身也必須符合市場原則。我們可以把此稱之為“(市)場內政府”,即政府被市場所包涵。在“場內政府”的情況下,如果市場占據完全的主導地位,而政府沒有能力規制和監管市場時,西方經濟制度的運作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出現經濟危機。中國的情況剛好相反。中國經濟制度的核心往往是政府,政府的範疇大於市場的範疇。儘管市場也存在著,並且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市場很難掙脫政府給予的空間。我們可以把此稱之為“(政)府內市場”,即市場被政府所包涵。在“府內市場”的情況下,如果政府占據完全的主導地位,而市場沒有足夠的空間來發揮自己的功能時,經濟體制的運作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出現經濟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