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金融改革: 不完全的任務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08:42:35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剛剛落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金融改革與轉型提出了一份完全與不完全的任務。預計隨著後續相關改革細則的出台與漸次落實,中國金融有望邁出對內開放、對外改革的實質性步伐。

  真實經濟世界不兌現靜態假定

  金融博覽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向工業和金融強國邁進,進而走向核心國家是國家崛起的自然邏輯安排。只是作為超級新興經濟體,中國儘管不斷累積成為超級金融強國的相關要素,但真實經濟世界一般不會簡單地兌現靜態假定。

  雖然貴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中國在當今國際貨幣與金融格局中的實際地位與中國經濟實力明顯不對稱,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在國際貨幣與金融格局中處於弱勢與從屬地位最近十年來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龐大的銀行體系代表的依然是相對封閉和低效的運營體系,資本市場的發展面臨的約束條件依然很多。中國在金融創意、產品創新、高端戰略性金融人才培養與輸出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補課。

  經濟規模上了8萬億美元台階的中國,要實現戰略層面的平穩發展,就必須在正視既往經濟增長負效應的基礎上,切實化解金融風險,以防止在實體經濟面臨困難局面,而經濟尚未根本轉型、且外部競爭擠壓日漸嚴峻的情勢下,若內部經濟問題處理不當即會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會使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戛然而止。

  如今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一點也不比當年的日本小:一方面依靠信貸擴張引致的經濟增長模式再難持續,產能嚴重過剩,投資結構不合理,資產價格泡沫隨時可能破滅,債務鏈條由於經濟增長動力衰減而可能面臨斷裂;另一方面,日漸嚴峻的收入差距和財富分配不公問題,加上外部經濟的失衡局面遲遲未能改善,使得中國資產泡沫一旦破滅,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業化和構建健全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情況下,失去重塑國家競爭力的時間窗口。

  銀行業不思進取拖累經濟轉型

  文章稱,長期以來“躺在床上數錢”的銀行業,其實根本不缺錢,而是為了局部和短期利益,將資金投入到那些能夠帶來快錢的領域,支持投機性活動,或者進入產能過剩行業,導致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於新增貨幣投入的推動,引起了貨幣沉澱規模的膨脹,在拉長債務鏈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系統性經濟風險的上升。

  在中國經濟棋局中坐標地位顯要的銀行業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銀行業改革上一輪制度設計的負效應正在逐漸顯露,更反映出市場期待的銀行業改革暫時停滯之後有關市場主體行為的日漸扭曲,以及下一步改革的迫切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