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與東北亞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3-12-31 09:11:39  


 
  再者,能夠主導中日關係發展的主軸,便是日本國家的“正常化”。戰後,日本成為戰敗國,美日結成聯盟。儘管日本得到了這個聯盟所帶來的國家安全,也使得其成為一個半主權國家,即日本不被容許有獨立的國防和外交政策。日本國內針對這種“半主權”狀態一直有非常不滿的聲音。在中國崛起之前,日本國內經常有針對美國的民族主義。例如在1980年代,以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右派政治人物,便對美國喊出了“不”字。今天,有很多因素在促使日本快速向正常國家邁進。

  首先是中國崛起。儘管日本從中國的崛起過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的日益強大使得日本感到“威脅”。日本的這種“被威脅”並不難理解,正如近代日本的崛起對中國構成“威脅”一樣。日本的這種“被威脅”感,更是因為其本身經濟長期得不到復甦而強化。近年來,隨著中日關係因為釣魚島主權糾紛而每況愈下,日本政府公開宣揚中國“威脅”,以此來加速國家的“正常化”。

  其次,朝鮮半島的發展趨勢也促使著日本的“正常化”。在東北亞國家中,朝鮮是最弱的,同時,其所感受到的國家安全所受到威脅的程度也是最大的。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都得到美國核保護傘庇護,基本國家安全不成問題,但朝鮮則沒有這樣的保護。儘管朝鮮和中國、俄國比較靠近,中俄都沒有單獨或者聯合為朝鮮提供這樣一種保護。客觀地說,這種情況也是朝鮮要發展核武器的動機之一。不管如何,朝鮮的核武器項目一直被美國、日本和韓國視為是本區域最大的威脅。日本政府也一直以來自朝鮮的軍事威脅為理由,推動國家的“正常化”。

一山不容二虎

  再次,中美關係的強化也在影響著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中美關係的高度依賴性,促成了一些人所說的“中美國”。的確,中美關係現在已經構成了整個國際關係的“結構性”因素,也就是說中美關係的發展,決定了國際關係的很多方面,包括美日關係和中日關係。正因為這種結構關係,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能離開對方而在國際舞台上有很大的作為。並且,從發展的勢頭來看,中美關係也必然會進一步得到強化。中國現在強調和美國建設“新型大國關係”,也就是說在實現和平共處的最低目標的基礎上,共同維護世界政治的格局。如果中美關係一直持續這種勢頭,也會促使日本趨向於成為獨立國家。一旦日本感覺到美國不會為了日本的利益而犧牲中美關係,或者日本感覺到美國不能提供其所需要的安全,日本會轉向依靠自己。這必然促成日本的國家“正常化”的努力。這裡,“正常化”也就是脫離美國,實現國防和外交政策的獨立性。

  無論是因為哪種因素促成日本的國家正常化,對中日關係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儘管“正常化”表明日本可以獨立於美國而決策,但中日關係不會過於緊密。兩個大國如果是鄰居,它們之間的關係會處於長期的競爭狀態,而非合作狀態。或者說,競爭是正常現象,而合作只是“運氣”。這就是中國俗話所說“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歐洲的法國和德國也是這樣一種情形。

  當然,日本的國家“正常化”運動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中國對日本沒有任何影響和制約,但美日聯盟則可對日本構成有效制約。日本今天的“正常化”運動之所以能取得比較快的進展,主要是美國的“容許”。中美兩國之間缺乏政治信任,美國對中國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經常把中國視為是競爭者,甚至是“敵人”。在這樣情況下,美國要強化日本這個同盟,以此來消化和對抗來自中國的可能的威脅。美國經常宣稱,美日關係是其東亞安全政策的基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