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強:中國須以經濟戰略智慧避免中日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4-01-05 08:21:06  


 
  下策:在“亮劍”情緒左右下,與日本擴軍備戰和“金錢外交”針鋒相對,中國同步跟進。這種做法之所以稱之為下策,就在於,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注定不是一個地區大國。如果中國與作為地區大國的日本展開這種“備戰”的競賽,消耗國力,一方面正中美國“武裝日本、制衡中國”的戰略設計;同時“金錢外交”也會刺激周邊國家希望從中日對抗中漁利的欲望。

  中策:維持單邊核殺手鐧。理論上,中國有一個日本斷然不敢再一次發動侵華戰爭的撒手鐧——核武器。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的默許下,日本以核電為掩護,積累了乏燃料處理技術,已經完全掌握了武器級濃縮鈾和鈈的技術。據維基百科,保守估計日本擁有40噸鈈,居世界第四,而5噸鈈可以製造1000多件核武器。如果需要,以日本的製造業實力,日本可以在數周之內組裝數千枚核武器。所以,日本被視為准核武器國家。

  在“防止核武器擴散”方面,中、美、俄的共同利益大於潛在的衝突。因此,中國應該抓緊時間,聯合美國與俄國,制定更為嚴格的東北亞防止核擴散國際公約,將日本的核廢料置於國際監督下,從核原料的源頭上,避免日本發展核武器。

  上策:以“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削弱日本經濟實力,對日本的軍國主義複活“釜底抽薪”。所謂進口替代,通俗講,就是通過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措施、輿論宣傳形成的道德共識,在中國的國內市場上,用中國製造的產品來替代從日本進口的產品。分析進出口數據,中國現在完全有能力逐步實施對日本的進口替代。據中國海關數據,日本長期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2012年中日貿易順差達463億美元(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0.8%)。汽車貿易占到了近年來日本順差的三分之一左右。汽車製造對今天的中國而言,沒有任何技術、資金、人才上問題。因此,對日本產品替代的關鍵問題就是中央政府有沒有戰略智慧、與日本汽車產業利益攸關的地方政府能不能有國家意識、國內輿論能不能同仇敵愾、消費者有沒有血性。

  由於汽車產業鏈條很長,試想一想, 如果日本對華汽車出口突然將從150多億美元下降為0,對日本製造業、實體經濟的破壞會有多大?對日本整體經濟的衝擊有多大?面對國內不斷攀升的失業率和糟糕的經濟,日本首相還有時間去參拜靖國神社?

  當然,如果日本還不能從軍國主義複活的邪路上改邪歸正,在積累“進口替代”戰略經驗的基礎上,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和世界工廠的中國,完全有能力在世界市場上“替代”日本製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