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東亞會走向一場“准冷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2-04 10:03:58  


 
日本“正常化”影響美國更多

  1990年代初,冷戰因蘇聯的解體而在全球範圍內結束。但在亞洲,中國(與韓國)和日本之間在冷戰中沒有能夠解決的戰爭問題,反而因為各種因素不時浮上台面。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諸多沒有解決的戰爭問題,使得冷戰仍然在東亞延續著。

  日本和亞洲國家的戰爭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日本又在美國的控制下,使得日本成為一個非正常國家。現在日本要實現國家正常化,但絕對不是說,日本會正確面對歷史,在卸下歷史包袱的基礎上,成為正常國家。日本所追求的剛好相反,即美化日本的戰爭歷史,把戰爭歷史成為其國家榮耀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追求國防、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發展,追求獨立於美國的權力,和美國的平等地位。

  再者,日本的國家正常化既是對中國崛起的反應,,也是對美國相對衰落的反應,即日本恐懼於美國總有一天會保護不了日本,必須自力更生,依靠自己來保護自己。

  日本的國家正常化必然要對亞洲的權力格局產生巨大影響。對中國(和韓國)來說,必須面對一個正常化了強大的日本,甚至是一個在將來核武化了的日本。但日本的正常化對其盟主美國的影響更甚於對中國。中國對日本並沒有什麼影響,也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影響日本。日本做了中國不高興和很生氣的事情,中國所能做的只是口誅筆伐。能夠影響日本的只有美國。正是美日同盟使得日本成為一個半主權國家,就容易理解日本正常化對美國的影響。一旦日本變成正常國家,美國還能控制日本嗎?日本還需要美國嗎?美國還能在東亞呆下去嗎?現在美國經常和日本站在一起,對中國施加壓力,但等到日本強大到一定程度,美國就不得不回答這些問題。

  然而,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面臨的是一個強大而不會輕易忘掉歷史的中國(和韓國)。面對一個不想解決歷史問題的日本,中國只會加快其現代化的進程。並且,隨著其崛起,中國也做著任何一個大國都應當會做的事情。軍事的崛起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結果。無論在南中國海加強活動也好,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也好,對中國來說,這實際上再正常不過了。換一個其他國家,也會這麼做。道理很簡單,中國如果不這樣做,不僅國內的情況不容許,而且最終也會受到國際政治客觀規律的懲罰。當然,人們可以指責的是,中國所選擇的時間和方法。換一個時間和換一個方法,可能外在的反應會稍不一樣。

  隨著中國崛起和日本的國家正常化,兩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這使得一些人感覺到東亞的冷戰正在來臨。說中日之間有冷戰可能,也並非沒有一點道理。人們必須理性地認識中日關係史。中日兩國是鄰居,但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交往時間並不多。在大部分時間裡,兩國實際上都是互相孤立的。中國在唐朝盛世的時候,日本民間向中國學習。元朝的時候,中國的統治者想征服日本,但以失敗告終。明朝的時候,中日海上民間有接觸和交流,但中國選擇的是實行海禁孤立主義。總體來看,中日歷史上,要不日本實行孤立政策,要不就是中國實行孤立政策。兩國間真正頻繁的交往發生在近代以後,日本實行開放政策,脫亞入歐,成功實現現代化,演變成帝國主義,加入西方的對亞洲殖民行列。對於中國來說,頻繁的交往歷史也是痛苦的歷史。兩次中日戰爭,日本打斷了中國兩次現在化的進程,一次是中日甲午戰爭,一次是日本侵華戰爭(二戰)。

  很難說,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會做出妥協。或許等到中國像唐朝那樣強大,或者像美國那樣強大的時候,日本會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但那是未來的事情,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任何可能。二戰以來,日本國內政治力量的基本格局,始終是右派占據優勢。這並不是說,整個日本社會轉向右傾。但日本社會的總體特征,決定了社會力量並不重要,整個社會還是具有忠誠意識,比較順從政府,容易受政府的動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即把中國視為競爭者和潛在的敵人。儘管美國也(會)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但不會放棄日本,包括通過採取支持日本的手段來控制日本。一個受美國控制的強大日本對美國當然有好處。不過,美國是否能夠做到,要取決於美國本身的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