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改革的破與立

http://www.CRNTT.com   2014-02-08 09:07:19  


目前,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貨幣化進程都難以達到過去的增速,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轉換階段。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必須建立在融資者、投資者風險收益約束清晰的基礎上,否則會形成金融資源配置的扭曲和金融風險的積累。

  新金融觀察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鬆文章表示,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最優金融結構需要與相應階段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適應,以有效實現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如果一國的金融結構與其最優產業結構相適應,則會促進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具有自生能力的企業的成長,創造更多的經濟剩餘,推動資本積累,從而有利於要素禀賦結構、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經濟發展。

  過去30年,中國整個經濟處於上升周期、貨幣化進程還在進行中,以不良資產為代表的金融風險在經濟快速增長和貨幣化過程中得以消化。而目前,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貨幣化進程都難以達到過去的增速,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轉換階段。

  文章指出,勞動力與資金價格的扭曲,是過去30年中國高增長的重要貢獻因素。近年來,勞動力要素的短缺正在提高勞動力的價格,從而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落後產能的淘汰以及外部不平衡的矯正。而資金價格的壓制仍在繼續。IMF曾有研究表明,中國資金的扭曲程度從全球來看都處於較高的水平。而隨著要素資源禀賦出現根本性變化,新時期對資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已經超越了對“鋪攤子”的規模訴求。

  文章認為,新一輪經濟轉型升級應當伴隨著金融資源從重資產行業向輕資產的新興產業重新配置,即落後產能產業應當“去杠杆”,科技創新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應當“加杠杆”。然而,在經濟增長減速的背景下,重資產行業的杠杆率依然居高不下,新興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背後,折射出以銀行業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在推動經濟轉型方面的低效率。

  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金融資源仍然集中配置在效率低下的國有部門,而大量成長性良好的私人和中小企業缺乏金融支持。金融資源的錯配和扭曲加劇了國有部門的產能過剩,抑制了私人部門和中小企業的成長。儘管低成本融資補貼了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部門,但卻是以非國有部門較高的融資成本為代價的。如果這種錯配能夠得到矯正,非國有部門在金融支持上受到的抑制得到釋放,其在整體經濟中所占比重能夠進一步增加,那麼總的全要素生產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