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從“張王會”到“習馬會”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09:33:01  


 
  王鬱琦在中山陵謁陵時提到了中華民國,在南京大學演講也觸及了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反映了台灣的立場,而北京國台辦發言人也只是重申了既定的政策,說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貫受人尊敬,兩岸要共同繼承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振興中華。中共沒有公開反駁王主委的說法是個事實,但也完全回避了中華民國持續存在的問題。有人說這意味著中共已經默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或兩岸已由治權的互不否認走向相互承認,筆者對此稍持保留態度。充其量而言,雙方只不過保留了各說各話的空間,但由此推演成到默認或承認恐怕太快了一些。

  這次王、張會晤當然意味著兩岸已經進入官方的一軌接觸,在兩岸能夠進一步建立互信、機制性往來的前提下,顯然有必要和兩會的工作有所區隔,將來重點應該放在處理政策性的議題上,這可以從這次王、張會晤討論的都是一些較為重大的議題得到佐證。至於最後的高階政治問題就應該是到最高層級,由大家所期望的馬、習會面加以處理,如果馬英九與習近平二人真能在今年11月的亞太經合會成功見面,這才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高潮,值得期待與努力。張志軍主任所說兩岸的未來需要更大的想象力,值得推敲與玩味。

  坦白地說,這次王、張會晤確實是歷史性的一步,意味著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深化、鞏固及制度化的階段。但我們也不得不指出,在現實的世界裡,事物的發展未必會是直綫進行,凡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間或還會有所起伏,甚至動蕩,畢竟事情的發展總要有一段過程,不過只要是順天應人、得民心的舉措多半還是會有其一定的發展規律,不會隨著少數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今後只要兩岸當局能夠把握勢頭,與時俱進,不但營造氣氛而且還能創造條件,兩岸關系的未來還是可以讓人有所期待。

  在王、張會晤前夕,雖然台灣的立法院曾經通過決議,要求這個不准談、那個不能碰,民進黨出於僵化的分離主義立場,仍然蓄意唱衰兩岸關系的發展,但追求和平、發展、安定已成全民共識,大勢所趨是個不爭的事實,人為的惡意阻擾容或會延緩事務的發展,但已難逆轉歷史的進程。許多人對於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維護台灣利益的立場當然有所認識,甚至抱持善意的理解與支持,但既然連蔡英文、謝長廷等人都已警覺到民進黨必須與時俱進,畢竟台獨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各界期望王、張會的正面效應會對民進黨的改變產生一定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