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馬會”還需另一場“張王會”?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09:30:39  


 
  儘管馬英九對此明確反對,但以目前的馬王關係,王金平作出妥協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王金平不改弦易張,未來台灣立法院對兩岸關係的介入、干擾,不會改變。而在台立法機構的干擾下,言必稱“依法”、同時領導權威漸失的馬英九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難以在推動兩岸關係上取得大的進展,則縱然有“習馬會”,意義也會大幅縮水。

  然而,這並不是說,王金平是一個鐵杆的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反對兩岸統一的人。因為,從以往來看,儘管王金平很少就兩岸關係表態,但還是有過一些積極的動向。比如,王金平自1990年以來多次來大陸,1991年9月在北京受吳學謙副總理的接見,1992年9月曾陪同其妻到大陸求醫。此一時期的王金平主張發展兩岸關係,建立和平解決爭端機制,認為兩岸仍以統一國家為目標。2004年,王金平提出“兩區三通”的論述,稱此提議回避了台當局“兩國”與大陸“兩岸”的“難題”,他表示兩岸關係應盡快解凍,這有助於台灣加入亞洲經濟體系。在馬王因“關說案”徹底撕破臉以前,王金平至少在明面上是贊同國民黨所主張的兩岸交流政策的。

  總體來說,王金平一方面追隨李登輝,主張“台灣必須爭取國與國的對等地位”,以此作為兩岸政治談判的前提,對台獨態度曖昧多有迎合,另一方面又曾經積極響應國民黨的主張,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正面態度,堪稱是一個“可藍可綠”的人物,這也是他能夠為台灣藍、綠陣營一致接受的原因。而且從以往其對兩岸論述來看,他並不缺乏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想象力”。

  正因為作為台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在模棱之間,而最近又表現出積極介入兩岸事務的姿態,所以,儘管台灣立法機構屢屢通過阻礙兩岸交流的法案,但王金平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以爭取的對象。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習馬會”存在高難度的情況下,率先實現張德江與王金平之間的“張王會”,具有積極意義。

“張王會”有其意義

  張德江與王金平之間的“張王會”並非憑空想象。因為,王金平早就多次表達以相關身份正式訪問大陸的意願。2006年,王金平更一度主動透露,他有可能於次年登陸,會見大陸高層。然而,由於種種外界難以確知的原因,王金平正式登陸訪問會見大陸高層的願望迄今沒有實現。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現在積極促成王金平在馬英九之前登陸,或者在其他地方實現與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的會晤,就更有其意義。

  這樣做,對各方都是有利的。對王金平而言,在面臨被國民黨開除黨籍案的官司未了結、未來政治地位升騰空間存在許多莫測因素的情況下,如果能率先登陸或者會見大陸高層領導人,其政治聲望和資源都將迅速暴漲,也會使其人生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獲得更高的歷史定位。就馬英九而言,如果王金平能夠先他實現“張王會”(張德江會王金平),在發展兩岸關係上邁出積極步伐,客觀上並無損馬英九作為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與中國最高領導人實現會晤的歷史意義,但卻能極大地減少馬英九今後在推動兩岸關係上的阻力,乃至使馬英九在發展兩岸關係上能夠走得更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真正奠定其歷史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