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朝的難言之隱:戰爭有悖中國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4-04-11 11:42:46  


 
  如果半島一旦再次開戰,中國或將被迫捲入戰局,因為根據中朝於1961年簽訂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有效期已延至2021年)第二條約定,“締約雙 方保證共同採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雙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或者幾個國家聯合的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 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可是,正享受難得和平發展機遇期的中國極不願意捲入戰爭,這可能就是為何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 論壇上呼籲“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曾多次強調,“中國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維護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其次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三是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顯而易 見,朝鮮若發動戰爭將直接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因為那會將中國拖入戰爭的泥沼而威脅中國的持續穩定發展,甚至是國家安全。因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曾義正 辭嚴的表明中國對朝鮮局勢的立場,即“反對任何一方在這一地區的挑釁言行,不允許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

  中朝兩國早已面和神離

  中朝曾經是最親密無間的“無產階級兄弟”。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曾親赴抗美援朝戰場,並埋骨他鄉。那時的中朝兩國志同道合,有著“反帝反美”的共同理想,而且朝鮮“建國之父”金日成與中國老一輩領導人有著親密的“戰鬥友誼”。

  雖然文化大革命期間中朝關係也出現過波瀾,但中朝的實質性嫌隙應該是真正始於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鄧小平英明的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開啟了中 國和平發展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之路,而朝鮮則固執的選擇了閉關鎖國的以軍事戰備和計劃經濟主導的社會主義道路。中朝兩國的發展理念自此出現了嚴重分歧,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作為“大哥”的中國越來越開放發達,而作為“小弟”的朝鮮則日益封閉落後,二者難免同床異夢,隔閡日深。

  中朝兩國關係的轉折性事件應該是1992年中國同韓國正式建交,金日成甚至為此曾以“要與台灣建交”威脅鄧小平,並在視察姜健綜合軍官學校時發表講話稱, “中國是叛徒,是我們的敵人。”結果,次年北京以僅兩票之差錯失了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據說問題就出在朝鮮將關鍵性一票報復性地投給了悉尼。

  1994年金日成病逝,其子金正日接班,中朝關係進一步雪上加霜。雖然金正日熱衷於玩弄“核危機”和“六方會談”的平衡遊戲,但是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 他至少保證了半島局勢基本有驚無險。然而,2011年金正日逝世後,不滿三十歲的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中朝領導人之間的個人紐帶可謂是遺失殆盡。 2013年新年之際,金正恩向一些國家和政黨領導人送新年賀卡,竟然不包括中國,令人匪夷所思。據消息人士透露,朝鮮現今領導班子的立場是,“可以利用中 國,但不要相信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