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對朝政策應跳出“保與棄”思維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7:31:56  


 
  而朝鮮的南浦與元山是中國連通日本的最好港口,中國的貨物經元山運到日本比從大連青島運抵日本,成本大約節約三分之二。而如果從陸路將貨物運達韓國,成本只相當於海路的五分之一左右。此外,俄羅斯向日本輸出石油,也需經過朝鮮。朝鮮的地理位置用一句話形容,叫做“背靠中俄,面向日韓”。朝鮮實際上是連通中俄與日韓的一座大陸橋,由於朝鮮的政策制約,這座橋目前是不通的,直接導致朝鮮的落後與貧困,但這並不代表這座大陸橋沒有價值,中國有必要將這座大陸橋抓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中韓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領土爭議,現在中韓不接壤,對於韓國的領土要求,中國可以不理睬,但如果朝鮮被吞掉,吉林的大部分及黑龍江的一部分地區都將成為爭議領土。清代對此曾有評價,朝鮮不安則東北不安,東北不安則京師擾動。明朝失東北而失天下,歷史教訓需要體察。

  另外,朝鮮族同胞對朝鮮有很高的認同,也有很深的感情。朝鮮與中國有較大的經濟發展差距,對東北邊疆自然無甚危險,但如果是一個人口近1億的強大繁榮的韓國與中國接壤,再加之中韓之間可能存在的領土糾紛等因素,很可能會影響到東北邊疆地區部分群眾特別是部分少數民族同胞的心態與民族認同。美國可以扶持疆獨與藏獨,為什麼不能扶持一個“朝獨”出來?即使美國不插手,相似的文化心理,生活習慣,也會讓居住在東北的朝鮮族傾向於“回歸”統一了的半島,因此,朝鮮半島維持分裂狀態符合中國政治利益。

  因此,朝鮮對中國的價值在於,一是戰略屏障,二是中國進出日本海的便捷通道。能達到這兩點,中國的對朝政策就是成功的,反之則是失敗的。

朝鮮困局決定中國不能走“保朝”路線

  從戰略角度判斷,放棄朝鮮顯然不利於中國的邊疆安全,也會使東北地區失去一個戰略屏障。但保護朝鮮也同樣不能達到目的。因為朝鮮存在著兩大不確定因素,這也是目前朝鮮面臨的困局。

  第一,金正恩確有改革雄心,但朝鮮的官僚體制不支持。90年代朝鮮經濟崩潰後,中央政府無錢給各個部門,於是要去國家機構自己辦公司創收,所以各個政府部門及黨政軍機關各自做生意,各掙各的錢。黨中央只能用子彈轄制各路諸侯,這就是朝鮮政壇子彈橫飛的原因。因此朝鮮政壇四分五裂,不支持金正恩的改革雄心。

  第二,朝鮮的外部環境也不支持金正恩的改革。美國對朝鮮的利誘只是要讓朝鮮放棄核武並離間中朝關係,並非真要與朝鮮發展關係。俄羅斯無力幫助朝鮮,而朝鮮又不敢對韓國大規模開放。所以,朝鮮外交相當孤立,難以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