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自貿區如何探路人民幣可兌換

http://www.CRNTT.com   2014-05-27 09:03:38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與金融對外開放要領先於全國其他地區,應該在金融創新方面大膽嘗試,勇於探索。自貿區的金融改革是綜合的、系統的,主要體現在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領域。

  可兌換是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必然要求

   文匯報發表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助理談儒勇文章表示,貨幣可兌換是指一國居民出於對外經濟交往的需要,可以自由地將本國貨幣轉換成主要國際貨幣。貨幣可兌換包括經常項目可兌換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前者指居民與非居民發生的經常項目下的各種交易在匯兌上不受限制;後者指居民與非居民發生的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各種交易在匯兌上不受限制。早在18年前,中國已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但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等事件的發生,中國在資本項目的開放上趨於謹慎,比如未曾明確時間表。然而,這並未影響人民幣可兌換的穩步推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對資本項目下的交易進行分類,共有七大類40項。若按此標準,在40項中,目前中國實現部分可兌換的有17項,基本可兌換的有8項,完全可兌換的有5項,三者加起來占全部交易項目的75%。但離完全可兌換尚有一定差距,具體來說,外國公司不能在中國境內發行股票和債券,境內居民不能直接到海外從事證券投資(只能借道QDII),境外居民不能直接到內地從事證券投資(只能借道QFII、RQFII),境內居民個人年度購匯有額度限制等。

  “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已被寫入《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未來幾年的國家戰略,按照中國改革開放的一貫路線,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必須是漸進的。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以及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都依賴於可兌換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兌換性的提高是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去年9月,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全球外匯交易調查報告顯示,人民幣在2013年4月的日均交易額為1200億美元,占全球外匯交易額的2.2%,並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外匯交易貨幣之列,超過瑞典克朗、新西蘭元和港元。

  可兌換性對於貨幣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可以進一步從貨幣的層次性中看出。世界各國貨幣按其國際地位的高低,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層次高的貨幣地位高,但種類也少。如果用金字塔來刻畫各種貨幣的層次結構,那麼,位於塔尖的是載體貨幣(vehicle currency),即其他貨幣與之交易十分頻繁,十分便利,而其他貨幣相互之間的交易並不活躍,或微不足道。目前只有美元和歐元可以充當載體貨幣。第二層次是特別提款權(SDR)定值貨幣,目前是4種貨幣: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第三層次是美元指數的標的貨幣,美元指數是全球外匯市場最重要的指標,它反映美元和6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這7種貨幣是第二層次的4種貨幣加上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第四層次是主要國際貨幣,大約有十幾種。第五層次是可兌換貨幣。位於塔底的是包括人民幣在內、為數眾多的不可兌換貨幣。由此可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經濟實力、人民幣交易規模嚴重不相稱。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總額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並成為一個典型的開放經濟體。可是,由於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國內金融業的開放程度、發展狀況與國家的國際經濟地位並不相符。如果不能實現可兌換,將嚴重影響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