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偉達:中國在東北亞走出好棋

http://www.CRNTT.com   2014-07-02 10:02:46  


 
  因此,中國在東北亞的外交重心,必須更多指向韓國。有人說,韓國在經濟和歷史方面親中國,而在政治和現實戰略上親美日。筆者對此不完全苟同。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方面,民主法制實際上是其人民和國家的自主選擇,而且其間也是飽經挫折和磨難,著實來之不易。在現實戰略上,韓方也很清楚單靠所謂“美日韓同盟”,尚無法確保半島安全甚至今後的韓朝統一,在這個方面必須借力中國,因為中國在朝鮮半島局勢上的影響力,自古以來就是舉足輕重。

  目前的中韓握手,等於是在東北亞地緣政治圈內牽制日本擴張,告誡朝鮮收斂,平衡美國和俄羅斯的勢力,可謂一舉多得,一石數鳥。

  況且,從當年蠻橫的獨裁專制,到今天開明的民主社會,從當年遭人蔑視的“垃圾產品”,到今天享譽世界的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等等,韓國的發展歷程和道路,也可以為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參考借鑒。韓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也深諳“內聖外王”之道,並因此而走上了現代化發展的康莊大道。

  作為傳統非西方國家,韓國的發展經驗應有三大啓迪:首先,國家在爭取和維護領土完整、主權尊嚴的同時,必須善於順應世界潮流,進行體制改革與提升,二者不得偏廢,逐步實現當代的“內聖外王”,否則就可能落得像伊拉克和利比亞那樣,主權利益得而複失的境地。

  再者,在國家治理方式上,必須從傳統的權威服從模式,向現代的參與協商模式轉變。有人說,民主協商會破壞效率,但這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軍事理論中有名言曰:“最大的勝利往往要經過最大的迂回。”即不要為眼前一時的“短平快”所迷惑,到後來反而滋生一大堆後續問題與隱患,那就還不如事先決策時就追求科學民主,更有利於創造與創新思維。

  還有,實現參與協商政治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實現領導人的普選或直選,從操作層面真正落實“權為民所賦”。韓國從當年的樸正熙,到今天的樸槿惠,已經完成了這一重大的歷史跨越。最後的受益者,其實包括了從高級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從大型企業到中小企業,從國家機構到政黨派別。這是文明的超越和民族的凱旋。

  作者偉達是在美國的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和咨詢專家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7月01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