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羅斯四次現代化為什麼都走進了死胡同?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11:43:36  


 
  另一方面,提高經濟增速的任務總是增加於掌握新技術,甚至連垂死掙扎的蘇聯經濟也渴望“加速”,而不是改革。

  俄羅斯-蘇聯現代化的關鍵點相同:意識到國家落後的領導人先找到改革的資金來源,引進和掌握外國先進技術,然後致力於盡可能地擴大由初級技術轉移產生的經濟。當技術過時後,新危機便不可避免地到來。同時,俄經濟在每個新周期中都是“單一”的,通過動員有限的幾種資源來完成向新發展階段的過渡:17-18世紀半數出口是木材和大麻纖維,蘇聯工業化時期面包和黃金占出口的60%,當代俄羅斯70%的出口是燃料能源產品。

  因此,沒有一次現代化最終實現了達到同時代水平的工業化,它沒能讓俄羅斯在全球經濟中獲得平等地位。

  “代理投資體系”方向錯誤

  俄羅斯所有現代化都是在國家決定經濟增長目標的條件下進行的。國家也是投資的主要來源——稅收被投向所謂的重點行業。由於重點不以效率為前提,長期以來,資金被從相對成功的行業轉移到至少不明顯有效率的行業。這製造了一種政府積極行動且成果卓著的幻覺——但每一次新轉變都導致生產者減少和官僚增長,並產生大量沒有意義的資產。

  我們將這種投資機制稱為“代理投資體系”。如今,它包括預算、國家福利基金、外貿經濟銀行、國有銀行和企業、直投基金和經濟特區的直接補貼。該體系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預算和央行把盈利企業的收入轉給虧損企業。它忽略了俄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我們的問題與其說集中在宏觀層面,倒不如說在微觀層面——企業和公司。國有企業的死板是俄經濟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小企業數量仍然維持在2009年危機後的水平,中型企業正在減少。我們相信,宏觀效率是微觀效率的總和。不管規模和方式如何,把獎金投向嚴重依賴國家投資的部門都是錯誤的。

  須擺脫傳統蘇俄管理方式

  結論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