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軍:烏克蘭亂局周年祭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9:58:15  


 
  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怒火衝天的俄羅斯來說,與可能全面歐美化的烏克蘭相比,持續動蕩的烏克蘭,是比較容易實現的,更是可以忍受和接受的。十餘年來的顔色革命,已經清楚地昭示,歐美化至少意味著去俄羅斯化,如果不是反俄羅斯化的話。

  兩害相權,俄羅斯顯然願意取其輕,即持續動蕩的烏克蘭。畢竟,渾水之中更好摸魚。重工業、能源工業和軍事工業富集的東部地區陷入動蕩之中,無疑動搖了整個烏克蘭的國家根基。如今,烏克蘭高度依賴的軍事工業和武器出口陷入困境,熟悉蘇俄軍事裝備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將不得不轉而將目光投向俄羅斯。俄羅斯樂意坐收烏克蘭天空掉下來的美元和面包。

分裂已成必然

  烏克蘭的分裂,從社會文化的斷裂開始。

  戰後被霸權強行割裂的東德和西德,儘管其民族歸屬、宗教信仰、歷史文化都是高度同質化的,儘管無形的柏林墻只存在了40年,而有形的柏林墻更是只存在了不到30年,而其倒塌已經25周年,那麼,德國統一了嗎?從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來看,如今的“東德”並沒成為“統一總理”科爾所許諾的“繁榮之地”。從社會認知、民族和國家歸屬感的角度來看,大批東德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同時深深懷念東德。身為“東德人”,默克爾總理坦承:“統一尚未完成”。

  烏克蘭的分裂,遠比德國來得更為現實和殘酷。這些現實存在於西部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居民以信奉天主教的烏克蘭族為主,社會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渴望搭上歐盟這趟搖搖晃晃的“幸福快車”;東部地區以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煤炭工業和重工業為主,居民以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族為主,社會經濟發展倚重於“肌肉發達”的俄羅斯。說得更為殘酷,那就是烏克蘭族自覺受困於倚靠俄羅斯而得勢的俄羅斯族,激起其關於列寧“背信棄義”,致使烏克蘭喪失主權獨立的國家歷史記憶;那就是烏克蘭族受困於經濟,激起其關於斯大林鐵腕治國,致使糧倉烏克蘭遭遇大饑荒,餓殍盈野的民族災難印象。

  更不用說,作為主體民族的烏克蘭族,他們必須長期忍受異族語音俄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國家獨立淪喪360年來的沉重歷史、宗教和文化負擔,國家獨立獲得以來二十多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鴻溝,終於一朝爆發,不可收拾,無可挽回。至於所謂的旨在隔離俄羅斯影響的“邊境墻”計劃,真的能發揮預期的作用嗎?縱使這項耗資巨大的計劃能夠如期完工,它能比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更堅固嗎?它能比以色列巴列夫防線更堅固嗎?

  烏克蘭的分裂,從克里米亞半島開始。歷史上,克里米亞半島曾幾易其手,然而從葉卡捷琳娜二世到今日的“普京大帝”, 數百年間,俄國決策者從未失去占據克里米亞的興趣。1867年,為保住克里米亞半島,沙俄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克里米亞無可取代的地緣戰略地位,注定了其多舛的命運。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位於克里米亞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這也是俄羅斯可用的唯一不凍港。自沙俄以來,俄羅斯民族為爭奪出海口,先後付出了上百萬人的犧牲。除了軍事上的重要價值,無論是商貿往來,還是石油出口,克里米亞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這在沙俄和蘇俄時期早已得到證實,如今的俄羅斯則正在親歷。

  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絕大多數選民贊成加入俄羅斯。兩天之後,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再兩天之後,普京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批准了該條約。烏克蘭方面自然是表示永遠不會承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甚至聲稱不惜“全面戰爭”。獨立不久即放棄了核武器,如今連國防軍都難以維持的烏克蘭,能嚇倒俄羅斯嗎?何況,拿走克里米亞,等於是試圖給俄羅斯這頭西伯利亞虎虎口拔牙。更何況,對於普京來說,他只是拿回了半個世紀前赫魯曉夫送出的“禮物”;對於俄羅斯來說,克里米亞“一直是,也將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烏克蘭的分裂,已是事實,已成必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