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全球金融公共產品邁入範式轉換新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4:19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國際體系變遷儘管主要由內生要素決定,但在表現形式上均由一系列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所引致。無論威斯特法利亞體系還是維也納體系乃至聯合國體系,以及今日的美國機制化金融霸權體系,概莫能外。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亞投行的籌備與即將掛牌成立,儘管短期內尚難斷定其在本世紀的國際經濟格局變遷史上就一定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國際事件,但只要這個主要由中國發起和設計的多邊合作組織能順利運行,且有關參與主體能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與相關權力執行與分享機制,那麼亞投行的角色定位極有可能從一個嵌入現今國際金融體系的力量杠杆發展成凝聚二十一世紀人類共識的新開發性金融體系。從而在倒逼既有全球金融公共產品改革的同時,帶動新一輪金融全球化動力機制的切換。

  文章稱,早在2008年即說過,中國應積極主導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並為此提出了若干主張與政策建議,同時也分析了既有國際金融系統變革的相關約束條件。從那時起至今,全球金融秩序變遷在出現刻意停擺狀況的同時,更孕育著新興動力機制。其間,最為緊張的顯然是作為既有秩序主導國的美國。某種意義上說,小布什肯定不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因為在其八年任期內,儘管由於奉行單邊主義的國家戰略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也消耗了不少財力,但小布什在任內成功避免了美元體系的崩潰。而以變革形象問鼎白宮的奧巴馬 ,從2009年1月上台至今,在關乎美國國家競爭重塑方面的成就乏善可陳。當然,奧巴馬接下了小布什執政時期留下的一大堆難題。他能做的,是在整固美國經濟基本面的同時,竭力通過國內改革消除經濟積弊,並冀望通過啟動新技術革命,強化美國的實體經濟競爭力,進而為延長美元紅利期奠定堅實基礎。的確,美股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實體產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依然位列全球首席地位,但美國格外擔心的趨勢變遷在這段時間還是不以他們意志為轉移地加速到來。

  文章分析,中國的經濟規模在過去六年裡翻了一番,2014年的名義GDP達到了美國的60%。而中國在貿易、金融和製造業領域的競爭力,儘管有些方面與美國相比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但在某些領域已表現出相較美國的競爭優勢了。更令美國焦心的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實力不斷提升的時候,越來越不願意被限定在美國主導設計的秩序框架內,而在多方尋求對區域乃至全球重大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並由此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機制設計。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公共產品的出現可謂水到渠成 。換句話說,中國基於經濟實力成長和國際需求向區域乃至全球提供具有中國元素與範式特征的金融公共產品,既是中國與相關經濟夥伴謀求共贏的一種制度安排,亦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展現相應國際責任感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美國也在竭力打造新公共產品,例如美國在加速邊緣化WTO的同時,一邊在按維護美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的戰略目標構築多邊貿易體系: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等美國主導、歐洲和日本共享紅利的新一代全球貿易與服務業規則。這些公共產品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言,不僅沒有太多福利效應,更是遏制他們競爭力的新剝削工具,自然難以獲得全球性呼應。

  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及其主要盟國卻在不斷透支其主導的全球性公共產品的國際聲譽。沒人否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沒人否定亞洲開發銀行(ADB)、美洲開發銀行(IDB)等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區域公共產品的角色。就機制化的全球金融穩定秩序來說,IMF在過去70年間確實在促進全球金融秩序穩定方面發揮著一定作用,但本質上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的IMF,在其角色空間上卻離真正意義的全球金融公共產品相去甚遠。而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行動能力明顯不足的IMF,儘管早在2010年即通過改革計劃,將實際資本擴大到7200億美元,儘管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已經拿出真金白銀表示支持,但作為IMF增資計劃的首先推動者與最大股東,美國一再拖延該項提案,這不僅使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遭遇重創,也破壞了作為G20精神支撐的隱形契約,即發達經濟體在全球治理體系給予新興經濟體更大支持,新興經濟體在條件成熟後將承擔更多的責任。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使得全球金融公共產品供給後勁不足;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區域金融危機的頻繁發生,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協調機制的缺位,對全球金融公共產品的需求卻在不斷上升,這又使得全球金融公共產品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美國總統奧巴馬有關中國是全球公共產品的搭便車者的言論,在凸顯美國作為全球既有秩序體系主導國自私本質與國際行動能力下降的同時,更將解決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失衡問題擺到了世人面前。

  文章最後說,從全球經濟競爭與秩序變遷的角度而言,以亞投行(AIIB)為代表的新金融公共產品的出現,凸顯了世人早已感受到的趨勢:過去在全球金融公共產品供給與運營方面長期充當有限參與主體角色的新興經濟體,隨著自身綜合經濟實力與機制設計能力的顯著提升,如今不僅有意願也有能力向世界提供有別於美國機制化霸權範式的金融產品與配套服務體系。全球金融公共產品也有望在競合過程中,逐步實現範式的轉換,儘管這一過程有可能持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