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亞投行,大國地位的一次測驗

http://www.CRNTT.com   2015-04-23 05:52:57  


 
  基於這樣的歷史記錄,很多學者認為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未來的風險在於投資效益如何保障。因為在亞洲,雖然因基礎設施短缺而制約了經濟發展的國家有很多,但也正是這些投資需求國的國內政局極度不穩定,是世界上最無法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國家。此前中國在這些國家多有投資,但經常血本無歸。特別是在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如泰國的大米換高鐵項目、柬埔寨的水利項目、斯裡蘭卡的港口項目近年來都遭遇過叫停,中資企業損失嚴重。

  當然,對於一心謀求大國地位的中國來說,其創設亞投行的目的當然有著政治上的戰略考量,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和中國金融地位進行鋪墊,至於賺不賺錢尚在其次。不過,即使是基於這種考慮將投資回報放在第二位,亞投行所面臨的政治和外交上的風險仍不可低估,甚至其影響有可能超過單純的經濟風險。筆者將它命名為“模式風險”。

  對外資本輸出的“模式風險”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內部管理模式,二是對外投資模式。在內部管理方面,英、法、德、意等歐洲國家的加入,一定是以謀求董事席位為目標。而在中國不具有否決權的情況下,亞投行內部的管理將呈現典型的多頭協商局面。中國必須學會在金融多邊組織中發揮協調作用,否則亞投行將在董事分歧的情況下失去能力。迄今為止中國仍未明確亞投行的基本章程原則。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4月15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意向創始會員國正就亞投行的章程進行談判,適用於新成員加入的相關程序和規則尚在磋商之中。

  關於對外投資模式,最重要的不是投資回報,而是處理好投資和治理之間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這是真正實現多邊開發銀行目標的生命綫。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以往在進行投資時的核心議題正在於此。當然,許多得不到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對於兩大銀行的批判也正在於兩者所堅持的投資與治理掛鈎原則。

  曾在世界銀行擔任顧問的魯特教授,也是亞洲開發銀行的總裁顧問。他的成名作《聯盟的詛咒》,描寫的正是美國和世行冷戰期間所進行的對外援助和投資,很多情況下帶來的是嚴重的問題而不是進步,甚至制造出美國至今仍很頭痛的敵人。在聽到亞投行的消息後,他曾表示過擔憂,即中國有可能會步美國的後塵,在那些國家進行無效投資,甚至有可能催生壞的發展模式。經驗表明,缺乏治理前提的投資經常會引發投資對象國更嚴重的國內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