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月刊:回到從前?台灣恐悲情再現

http://www.CRNTT.com   2015-11-14 00:14:29  


 
  有大陸學者分析指出,兩岸在冷和平狀態下,將會出現如下情況:首先,兩會協商就會中斷。兩會協商的中斷將會影響兩個層面:第一,兩會下設的兩岸經合會將難以為繼。第二,兩會所簽署的二十三項協議的執行效果會大打折扣。

  其次,失去“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國台辦和陸委會現在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就會終止,雙方的業務溝通機制也無法繼續。

  第三,兩岸之間的多項合作平台的溝通機制都沒有辦法進行。如在涉外領域,台灣無法參與諸如APEC、WHA等國際性峰會;另外,兩會無法互設辦事處;商務部派駐台灣的機構無法繼續保留等。

  第四,到台灣去的陸客、陸生、陸配的數量會繼續下降,直接後果就是兩岸之間的航班會減少,兩岸之間的交流冷卻。

  於此同時,敏感的台灣政治評論家注意到,隨著民進黨2016當選機會愈來愈濃,綠營開始流露“回到從前”的氛圍。民進黨最近逐漸拋出10多年前扁政府執政時代反中、抗中、排中的思維,其中最明顯的,是提出吸引人才的“排中”政策;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日前提出的《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條文不但拒中,還使用“中國地區”一詞,將“兩國論”入法。

  不難想像,一旦民進黨奪權後,他們的下一步會是怎樣。“回到從前”,就是一個明確的方向。

  “回到從前”,首先將是進一步“去中國化”。以“反傾中”之名,從意識形態、思想文化和教育,以及交流交往制度等政策上徹底消除中國大陸的影響,為台灣建構主體意識和台獨做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

  台灣的“去中國化”肇始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當日本大規模發動侵華戰爭之時,開始在其殖民地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以去除台灣人的中國意識。他們從禁止漢語推行日語;改變台灣民眾的姓氏;再到改變生活方式習慣和宗教信仰等,統統要求實行“皇民化”。但是,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並不成功,到1945年戰敗投降為止,僅有不到3%的台灣人使用日本的姓名。

  這些“皇民”人數雖少,但能量挺大,其遺禍也十分深遠,李登輝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成功地矇騙了國民黨,取得最高執政權後,為了推動台獨,從青少年的教科書下手,1997年與主張“同心圓史觀”的歷史學者杜正勝共同主導推出了台灣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以遂行“欲滅其國,先滅其史”之道。在書中,他們將台灣史部分與中國史分開,台灣史成為“國史”。這一改變延續到現在。對此,杜正勝說,他的“新史觀”就是要“擺脫大中國意識的籠罩,努力建立台灣的主體意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