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供給側問題源於金融,出路也在金融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8:27:04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6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功能上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財政政策能發揮更好作用。他認為,從傳統上來說,貨幣政策主要是在需求側,是總需求的管理。總需求管理如果做得合適,會給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好的空間。

  中國網刊登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無論從傳統還是理論上看,貨幣政策的作用確實都主要體現在需求側,供求側則重點靠財政政策。關鍵在於,從目前供給側已經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來看,無論是產能過剩、庫存嚴重、杠杆率過高還是成本居高不下、短板很多,都與貨幣政策有著密切關係,與信貸結構嚴重失衡密切相關。如果不是貨幣政策走偏,不是信貸投放出現嚴重的結構失衡,供給側的矛盾和問題就不可能這麼嚴重,也不會對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帶來極大的衝擊。

  事實也是如此,在企業主要依靠間接融資的大背景下,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就成了經濟結構會不會失衡、供給側會不會矛盾突出的最主要方面。而從這些年來供給側矛盾的形成過程來看,雖然財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給側矛盾和問題的積累,但從總體上講,還是貨幣政策造成的,是信貸資金投放失控與失衡帶來的。如果沒有貨幣投放的失控和失靈,供給側就不可能出現如此嚴重的結構性矛盾,產能、庫存、杠杆等就不會這麼嚴重。如果在對供給側結構進行改革過程中,忽視供給側矛盾和問題的形成過程,而強調應當更多的利用財政政策進行調控,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很難取得突破,甚至會出現越改革、問題越嚴重、矛盾越集中的現象。

  文章分析,就產能而言,從2003年中央提出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進行調控開始,十多年下來,產能不僅沒有壓縮,反而都出現了大幅膨脹的現象。尤其是鋼鐵,產能翻了兩番。而在鋼鐵等行業產能快速擴張過程中,銀行無疑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給這些行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不僅如此,對伴隨著鋼鐵行業產能擴張而誕生的鋼鐵貿易企業,銀行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以至於在市場出現飽和以後,引發了一場圍繞鋼貿企業的銀行債務風險。要是銀行在向鋼鐵行業提供資金支持方面科學一些、合理一些、精准一些,能夠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鋼鐵行業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嗎?水泥、電解鋁,包括後來的工程機械、船舶、光伏等行業,都會出現過度擴張和產能暴漲問題嗎?顯然,在產能過剩問題上,銀行是最主要的推動者。那麼,讓財政用什麼手段去去產能呢?

  再看房地產庫存問題,從2003年房地產市場放開到現在,房價和地價是如何暴漲上去的,除了地方政府的助推之外,最主要的推動者,也是銀行。這些年,不知有多少開發商、炒房者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一夜暴富,而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就是銀行。也正是銀行源源不斷地給開發商、炒房者以資金支持,才使得開發企業、炒房者能夠大膽地炒地、炒房,最終把房價炒成天價。現在,從財政角度確實出台了不少政策。可是,如果銀行繼續給開發商、給炒房者以資金支持,那去庫存豈不成了一句笑話。

  而最突出的,莫過於杠杆問題了。短短的十多年時間,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型國有企業等,一個個債務累累,一個在為銀行打工。原因何在,不也是銀行信貸投放失控的結果嗎?如果銀行在信貸資金投放過程中不是盲目、無序、不規範,可能杠杆問題就不會如此嚴重,對供給側的影響也不會影響這麼大。而杠杆問題,財政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什麼渠道可以用,是一個需要慎重的問題。

  至於企業成本高、社會短板多,也無不與銀行的信貸資金投放行為有關,與銀行過度強調自身利益,抬高融資成本,以及將資金投放到不該投放的地方,造成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有關,與銀行過度對房地產市場政府政績工程等的支持有關。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顯然也是從財政政策上是找不到出路的。

  文章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政政策義不容辭,但是,“禍”是銀行闖下的,是貨幣政策失靈和失控造成的。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銀行闖下的“禍”,銀行不去處理,而指望財政去處理,只會越處理越糟糕。而且,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依然存在銀行無序投放的問題。近一段時間以來,銀行向開發企業的信貸投放又在增加,難道不會對去庫存帶來衝擊嗎?同時,對產能過剩行業繼續予以資金支持,也會對去庫存構成威脅。銀行,才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貨幣政策,才更容易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作用。供給側問題源於金融,改革的出路自然也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