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華府觀察:美國對華政策重現路線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6-03-27 00:11:18  


貝德被認為是對奧巴馬政府有一定影響力的“知華派”學者 資料相
  中評社華盛頓3月26日電(記者 余東暉)從中共在中國大陸執政開始,美國的對華政策與手法就一直存在路線之爭,從冷戰前期的圍堵遏制,到尼克松之後的接觸加防範,美國對華政策相對穩定已有30多年。然而近兩年來,隨著中國加速崛起,美國對華政策重現路線之爭。權威學者呼籲,美國對華政策還是應當融合包容與防範元素,不可偏執一端。

  面對美國國內新一輪對華政策之爭,從2009年到2011年擔任奧巴馬政府第一任白宮東亞事務高級主任的貝德(Jeffrey Bader)最新撰寫的“美國對華政策架構”論文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對華打交道的方式將是21世紀對美國而言最關鍵的海外挑戰之一。美國應當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什麼樣的政策架構才會讓美國的多重利益最大化?

  現任“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的貝德分析,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已有更大的實力與能力,其目標包括:將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最大化;建立中國與區域國家的經濟聯繫並施加影響;尋求與台灣統一,並實施中國的領土主張,尤其在海上;加強軍力和軍事活動範圍;追求旨在增加與中國互聯的區域經濟政策,同時在現行多邊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與美國維持積極和有利關係,同時準備可能的戰略敵對。

  為實現這些目標,中國已經在採取一些行動,但同時也應注意,中國並沒有做另外一些事情:中國不尋求全盤修改全球秩序;三十多年沒有派兵干預任何外國衝突;短期和中期內動武尋求與台灣統一的機會很小;沒有進攻任何在南海和東海被別國占有的有爭議島嶼;宣示無意挑戰全球霸主地位,也沒有建立盟友體系以支持其目標。此外中國成為亞洲絕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成為全球重大投資者,包括在美國投資;人民幣很快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中國與全球經貿體系相交織,其利益與現行國際體系密不可分,快速崛起的中國又沒有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貝德承認,這給美國構想內在、有效的對華政策帶來了獨特的挑戰。他設想了美國應對中國挑戰的三個政策選項:

  一是包容,即認為中國在西太平洋影響力上升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必須接受。在這個選項的倡導者看來,美國抵制中國的雄心是不會有結果的,只會增加中國的敵意與雄心。他們認為美國不得不在全球和國內優先之間做出艱難選擇,放棄在西太平洋維持軍事主導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