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林啟彥語中評:中學要教基本歷史 非政治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5-11 00:12:36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啟彥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新高中學制下,修讀中國歷史科的學生越來越少,據報今年全港7萬多參加會考的學生中,報考中國歷史科目的不足7000人,該科面臨“亡科”危險。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啟彥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新課改以後,學生除了必須科目外,選修的科目由原來的4、5門下降為2、3門,文科生為了實用喜歡選擇會計、經濟等科目,邊緣化了中國歷史科。此外,通識教育沒有統一的教材,其中涉及歷史的部份也不專門用歷史老師教,也是學生中國歷史程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回歸時約一半考生選擇中國歷史,到現在選擇人數10%上下,林啟彥研判,中國歷史科確實面臨“無疾而終”的結果。他表示,過去英國人在的時候,雖然不鼓勵學生多瞭解中國,也沒有積極對課程進行干預,反而回歸自後教育局主觀上希望建立學生的國民觀、公民觀,又不願意用傳統方法“硬銷”,便採用通識教育的方法,把歷史、政治、國情等多門課程雜糅在一起,成了通識教育。

  他指出,通識教育沒有統一的教材,常出現學經濟的老師去教歷史的部份,有時拿報紙上的文章分析,便算是上課,導致學生的水平下降,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討論歷史,不能瞭解歷史的真實面目。另一方面,新課改之後,原來學生除了中文、英文、數學之外,還需要選擇4到5門課程,現在則是中英數以及通識教育外,只需要選擇1到2門課程,中國歷史被選擇的機會自然減少了很多。

  他表示,原來選擇多的時候,理科生也會選修中國歷史;現在四門必考科目之外,只需要選擇一到兩門,即使是文科生,也覺得會計、經濟,甚至地理都比歷史實用,所以歷史越來越被邊緣化。

  “除非來一次徹底的檢討,否則中學教育成問題,中學是要教授基本的歷史知識,而非政治化。”林啟彥認為,對於所有學生來說,數學和通識的必考行都可以再商榷,如文科生高中階段不必非選擇數學,反而可以多選幾門文科科目,最後雖然不一定參加會考,但到底學過。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