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未來四年為何悲觀?

http://www.CRNTT.com   2016-07-05 00:06:44  


 
  蔡英文演講中的“區域關係”部分,優先表述“新南向政策”,認為“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然後才是“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這表示,新南向政策,即與東協及印度的合作,優先於兩岸的合作的可能性。

  很難想像當以東協及中國大陸為主要參與者的RCEP開始運作後,台灣不在裡面,如何推動其新南向政策?台灣今日的資金有多少能夠浥注給東協國家?台灣企管學界大老許士軍先生即表示,南向政策將是一個“難向”政策。

  台灣是個海島經濟,對外依存度高。在這個全球高度互賴的全球化與區域主義潮流下,兩岸關係如果無法改善,將會更凸顯台灣的孤立。由於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才有後來的台星、台紐貿易協議,目前服貿協議躺在“立法院”,又受到監督條例的影響而無法生效,貨貿協議也沒有進展,兩岸溝通機制目前又暫停,種種現象顯示,台灣將無法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體系,這絕對嚴重傷及台灣的對外競爭力。

  華麗的言詞沒有辦法解決實際的經濟難題,蔡英文的“先全球/區域,再兩岸”的對外經貿策略注定是一個戰略錯誤,當台灣失去大陸的市場,也會影響其它國家進入台灣的機會,台灣未來四年的經濟難上加難了。

  加入美日集體安全

  蔡英文在520發言稱;“亞太地區的安全情勢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兩岸關係,也成為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這個建構的進程,台灣會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積極參與,絕不缺席”。這段文字的重點在“集體安全”四個字,這表示,台灣與美、日安全合作最為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