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佳音:十九大創新局 台方卻視而不見

http://www.CRNTT.com   2018-01-13 00:10:06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遠望》雜誌總編石佳音(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記者 蘭忠偉後續報道)“兩岸一家親”論壇日前在福建漳州落幕。會議期間,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遠望》雜誌總編輯石佳音在談論了十九大後新時代的兩岸關係,他說,中共十九大對中國未來方方面面的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大會在閉幕前,通過了黨章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同時也宣告中國將進入“新時代”,這一切,都顯示習近平正力圖打破常規、開創新局。但是,與大陸一海之隔的台灣,對對岸正在發生的大事,卻仿佛視而不見。

  石佳音表示,蔡英文在十九大前就先在10月10日重申她的“四不原則”;陸委會除了對大陸堅持“一中”表示遺憾,仍繼續單方面呼籲“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立法院裡繼續上演政黨惡鬥;所有的公共政策議題還是處在擺爛狀態。台灣對中共此次大會唯一的迅速反應,就是在10月初注銷了十九大10位台灣黨代表中唯一在台土生土長的盧麗安(和她兒子)的台灣戶籍。在十九大後,蔡當局更加緊了打藍反統去中國的舉措。11月28日,立法院通過廢止《蒙藏委員會組織法》,正式裁撤了台灣行政院裡最後一個象徵對大陸主權的機構;12月5日立法院通過了針對國民黨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12月12日立法院又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案,大幅降低了象徵“主權在(台灣人)民”的“公投”門檻;最後,12月19日清晨,調查局大動作拘提了新黨王炳忠、侯漢廷、林明正等人。

  石佳音認為,台灣繼續在民進黨領導下,加速向著“台獨”目標前進。可是,“新時代”不會讓台灣置身事外,這其中也包含了台灣的未來。“在這個新中國的藍圖中,我們看到大陸將接續傳統,開創新局,促進統一,完成復興。”

  以文化自信接續傳統

  石佳音說到,中國要復興,就必須恢復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而最根本的自信,就是對自身民族的文化創造力的自信,也就是文化自信。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高明之處,體會到中國文化對於人類前途所能發揮的貢獻,然後就會對這樣的文化傳承感到高度的自豪與自信。有了這樣的文化自信,所有其他的自信才有堅實的基礎,中國人才能不卑不亢地面對世界其他民族,擔負起這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對人類的使命。在這一方面,與台灣最近二十餘年的“去中國化”逆流相反,大陸正走在“再中國化”的正道,重新評估、接續中國傳統,建立文化自信。

  他說,習近平不但重視文化自信,還將由此建立的文化認同視作民族認同與復興的心理基礎。他認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是建立文化自信、接續優秀傳統、增強文化認同,進而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整套工程規劃。

  石佳音指出,文化建設是價值理念及思想觀念的轉化工程,不像物質建設那樣可以以行政手段劍及履及、強力推行,更不能僅憑“訓詞”、“運動”來揠苗助長。但是只要大陸持續打造有利於文化復興的教育體制、學術風氣與社會氛圍,中國傳統文化本有的感人力量自然會逐漸發揮作用。對此,十九大報告第七段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新中國將“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樣的新中國,才是全世界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偉大國家,也才有資格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未來。在這樣的趨勢下,台灣既然不可能完全擺脫來自原鄉的中國文化傳統,大陸對台灣社會的文化吸引力勢必將日益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