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非和統等方式需考慮九個法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8-09-05 00:24:05  


 
  九、國家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決台灣問題後,在對台治理中如何依法肅清“台獨”遺毒重塑台灣民眾國家認同?

  當前,在“台獨”分子的鼓噪下,島內民意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的“偏獨化”傾向,青年世代的國家認同觀念發生較大變化,這對於國家統一後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提出了挑戰。若國家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展開反分裂國家鬥爭,則這種因“台獨”思潮引發的兩岸民意對立情緒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激化。因此,能否在採取非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後,儘快消除“台獨”分裂思潮長期以來對台灣民眾的錯誤導向、轉變台灣民眾被誤導的“國家認同”傾向,對推進兩岸在經濟社會等各層面的全面融合、消解兩岸民眾因“台獨”分裂思想帶來的隔閡具有重要意義。

  從香港回歸祖國後特別行政區治理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來看,由於缺乏充分的治理經驗和理論準備,國家未能儘快在香港開展“去殖民化”工作,以至於在香港回歸祖國十餘年後,仍產生了極端本土主義和“港獨”思潮。不得不承認,在這一背景下,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受到一定影響,香港“人心回歸”仍存在相當程度的障礙。因此,從香港的經驗教訓來看,在展開國家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謀劃時,有必要將國家統一後對台治理過程中依法肅清“台獨”遺毒、重塑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納入作為一項重要問題做好理論準備。

  因此,我們在考慮戰後台灣地區治理過程中,亦應從法律層面出發,對諸如如何運用法治方式取締“台獨”組織、消除“台獨”遺毒、引導台灣民眾重塑正確的國家認同觀、消除因兩岸長期政治對立帶來的隔閡、推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等問題展開論證。

  結語

  《反分裂國家法》是國家處理台灣問題的基本法律。多年來,學界圍繞這部法律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這些研究成果之中,偏向於政治宣示的論述相對較多,而學理建構明顯不足。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學界對於《反分裂國家法》第八、九條規定的國家採取非和平方式展開反分裂國家鬥爭的法律研究非常不足,以至於在展開研究過程中,我們衹能首先歸攏和凝練這一話題的問題意識,以待進一步展開更為精細化的研究。

  當然,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決台灣問題所需展開的法律準備,本身就構成一個宏大的問題群,因而上述問題僅是我們在學術研究中的一種探索和嘗試,難免掛一漏萬,我們真誠地期待學界同仁批評、指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