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灣流行文化在大陸傳播和演變

http://www.CRNTT.com   2019-10-25 00:05:25  


 
  2、流行文化對兩岸關係的特殊價值

  在傳播學層面,拉斯韋爾的5W模式③從政治傳播學角度闡釋了文化傳播的基本過程,即誰(Who)、說什麼(Says What)、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取得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s)。格伯納等人的教養理論④,認為社會要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存在和發展下去,就需要社會成員對該社會有一種“共識”,提供這種“共識”是社會傳播的一項重要任務;大眾傳播是緩和矛盾衝突的“熔爐”,傳播內容通常不是以說教而是報道事實或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受眾。麥庫姆斯和肖提出的議程設置理論⑤,認為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麼。

  在政治學層面,美國政治學學者約瑟夫·奈提出文化軟實力⑥,相對於以軍事力量展現國力,軟實力更依賴國家文化本身的思想魅力。文化軟實力主要運用文化特有的吸引力形塑無形的集體認同感,進而創造對該國文化的需求,擴大國家的影響力,甚或操縱政治議程的能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八大以來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概念,主張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文化自身說話,重視文化對國家發展和民族繁榮的作用。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在習近平的兩岸關係論述大框架下,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能夠為促進兩岸融合、解決台灣問題提供支持。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⑦。流行文化能夠以溫和的內容和強烈的傳播方式對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生活、經濟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產生著“潤物細無聲”的巨大影響。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從傳入大陸至今,一直在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下進行,在兩岸關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流行文化因而發揮著特殊的文化功能,甚至被賦予了促進兩岸統一的特殊政治使命。從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傳播的角度看,在文化方面,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能夠使大陸受眾較為直觀地瞭解台灣風土人情,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社會共識,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在經濟方面,隨著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能夠藉助廣闊的大陸市場,帶動台灣地區文化產業甚至經濟實力的整體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從而對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積極影響;在政治方面,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過程中通過形成共同的語言、審美和情感,有利於兩岸的相互理解與包容,以至於對兩岸的思想甚至地域融合產生積極影響。

  二、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祖國大陸的發展情況

  1、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祖國大陸的預熱時期(20世紀70、80年代)

  20世紀70年代的大陸與台灣沒有開啟正式交流,這一時期大陸民眾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電台廣播,在八十年代開始通過錄音帶錄影帶等方式傳入。音樂也因此成為大陸最先接觸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內容,而此時正值台灣地區本土文化的成長階段。為了從歐美文化、日本文化、大陸民國文化的交織中走出自己的路,台灣音樂人以“唱自己的歌”為口號,發起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繼而催生出台灣校園歌曲的迅速成長。作為這一階段台灣流行音樂的代表,鄧麗君的歌曲通過台灣開設的廣播節目,帶領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走入大陸民眾視野。活潑新穎的音樂風格為改革開放之初的大陸社會帶來新鮮的音樂類型,成為一代人對流行文化初次而又深刻的體驗。此時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範圍和傳播內容、傳播形式都十分局限,影響也十分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