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汪毅夫:“天公疼戇人”

http://www.CRNTT.com   2020-02-02 00:02:18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作者 汪毅夫)正月初一、正月初九和正月十五是農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三個高峰期。其中,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即天公的誕辰),這天有祭拜天公的儀式。儀式里最吸引孩子們的是甜甜的、鬆軟的“天公粿”。南方天氣潮熱,年前蒸的年粿容易發黴,初五前後便要“餾”了吃。“餾”是閩南話也是古漢語,米飯、米粿“再蒸曰餾”。初八、初九蒸的“天公粿”則是“發粿”,蒸熟了最喜家人大聲說“發了,發了,發得真好”。“天公生”講天公,長輩往往在這天“教示”(閩南語,教育開示也)孩子們:天公有一本數簿(閩南語,帳本),叫做“天公數簿”,上面記著逐個人(閩南語,每個人)的功過賞罰。人算不如天算,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不事算計的所謂“戇人”(閩南語,傻人),是天公最疼惜的人,要記往“天公疼戇人”的道理。                                       

  台灣進士汪春源之第二子汪大均是南洋著名的報人、銀行家和愛國僑領;第四子汪沂田是台灣電力公司的計算機專家,曾任該公司資訊系統處技術課課長。他們分別是我的二叔公和四叔公,是四親等的血親。四叔公、二叔公先後於1993年、1999年回大陸省親,他們談起過往的經歷,都說是“天公疼戇人”:感慨“天公疼戇人”的道理、感念“天公疼戇人”的功德。汪春源進士的後人很多,不管是居住海外、島內或大陸,也不論其所執的業,總是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人人如此,事事如此,個個都好好兒的。一句俗諺載著深刻的道理在人心的深處規範人的行為。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