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心伯:中美應重新思考合作的潛力

http://www.CRNTT.com   2020-05-09 00:03:19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記者 郭至君)中美關係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更加複雜,越加衝突、緊張。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辦了線上的“人大美國研究學術圓桌——中美關係脫險之道”學術論壇,邀請了中國眾多中美關係專家進行研討。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在論壇發言中表示,在中美激烈對抗階段的互動,我們要發揮好反擊力、掌控力和殺傷力,在美國大選結束後,中美應重啟關係,思考合作的潛力。

  當前的中美關係,應該講是處在尼克松訪華以來最嚴峻的局面。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我們看到現在存在兩個三重叠加效應,一個是在結構層次上,一個是在政策層次上。那麼在結構層面,我們看到的三個因素在起作用,第一個當然就是中美之間崛起國和霸權國的矛盾,這個矛盾在2010年以後就開始發酵。第二個因素就是中美在地緣政治層面的博弈,2012年以後,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動,還有我們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及現在的“印太戰略”實際上就是一個相向博弈的態勢。第三個因素就是雙方在政治和意識形態層面的一種對立。 從中國來講,近年來我們對內講四個自信,對外要講好中國故事,這就涉及到我們對我們的價值觀、制度、文化、意識形態的一種推崇或者促進。對美國來講,2008年以後,他在價值觀上對新自由主義的自信心在下降,而這個時候中國的自信心上升,實際上加劇了美方對中方的反彈,所以為什麼這兩年美方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對中國的攻擊越來越強,這是個原因。

  在政策層面,現在也是三個因素在互動。第一個就是中美戰略競爭的一種延續。特朗普從2018年正式開始推進對華戰略競爭,一個主要的後果就是在美國形成了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的一種現實主義的思維。疫情在中國爆發以後,按理美國應該從非傳統安全的角度,把它看作是一個人道主義的挑戰,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應該是向中國伸出援手進行合作。但實際上美國不是的,特朗普政府把它看作美國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的一個機會,認為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放慢,甚至會導致中國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給美國推動中美經濟脫鈎帶來了機會。美國仍然是從大國政治競爭、中美戰略對抗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本土疫情擴大以後,他需要轉移責任,轉移給誰?就是轉移給中國。第三個因素當然就是選舉的需要。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在結構層次上三個因素的叠加以及在政策層面上三個因素的叠加給當前的中美關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美國從現在開始到年底進入一個選舉模式,要咬住中國。從中國來看,我個人的看法就是中國對美政策的思路也在改變。今後半年到美國大選之前,中美之間應該是進入一個更加激烈的衝突時期。這一段時間中美的互動模式就是對抗和衝突,特別是有可能出現一些危機的事件,包括台海和南海,還有經貿關係,除了貿易戰以外可能會受到美方採取的新的措施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