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疫下國際格局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00:03:08  


 
  一、國際結構

  根據國際關係理論大師肯尼士·沃爾茲的經典定義,國際結構主要是指無政府狀態下主要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狀態,簡單說就是關注誰的實力更強。①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把當下的國際格局看作是單極、兩極還是多極,此次疫情並不會直接翻轉當前“一超多強、美強中弱”的實力結構,它既不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也不是美國的“蘇伊士運河時刻”,疫情的影響主要在於對國家間實力消長的催化作用。畢竟,這次疫情大流行對所有大國都造成了較大的損害,但程度顯然各不相同。綜合來看,有如下幾點判斷。
  (一)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趕超美國的趨勢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

  從疫情對世界主要經濟體造成的直接影響來看,中國受損相對較小。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份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受疫情影響將收縮3%,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GDP下降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下降1.0%。其中,中國增長1.2%,是這份報告中為數不多的逆勢增長的國家。儘管預測的經濟增速比印度1.9%略低一些,但考慮到中國全球第二大的經濟規模,中國在疫情影響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②

  美國目前處於疫情震中,其經濟面臨數十年未見的嚴重危機。根據摩根大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不同機構的估計,美國2020年經濟將萎縮5%-8%。具體到中美經濟的比例、經濟貿易態勢的消長,按美元現價核算,年底時中國經濟規模將達到甚至超過美國的3/4。這意味著疫情加速了中國經濟趕超美國的趨勢,也進一步拉開了中國同其他經濟體的差距。

  從疫後經濟恢復的前景來看,中國處於或即將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據IMF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實現9.6%的強勢增長,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③通過觀察疫情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的確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充滿信心。

  一是疫情凸顯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較為完備的製造業體系是中國恢復經濟的重要基礎。儘管美日等一些國家通過疫情意識到,應急物資生產不應該過度依賴別國,出現了加速供應鏈當地語系化的趨勢甚至“去中國化”的聲音,這些政府不惜破壞世界貿易規則,給企業稅收減免等直接或者間接補貼試圖引導製造業回流到本國。但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非國家戰略,製造業回流美日等發達國家意味著企業運營成本大幅提升、效率降低、銷售下滑和利潤減少。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產業結構的優化,製造業逐步向東南亞、南美、非洲國家流動才符合一般經濟規律,因此這類政策不可能長期持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