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08年薩科齊政治秀慘淡收場

http://www.CRNTT.com   2008-12-21 11:04:38  


 
  儘管如此,在關於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的問題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還存在著原則分歧。第三輪格魯吉亞問題國際會議12月18日在日內瓦結束,與會各方未能達成協定。顯然,俄格衝突的根本問題遠沒有解決,俄歐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依然尖銳。

  會見達賴傷及中法關係

  本報綜合報道 英國媒體12月14日發表文章說,薩科齊發揮其“實用主義”的強項,在化解金融危機、俄格衝突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其“口無遮攔和突發奇想”的作風則進一步被全球所了解,與中國因達賴事件交惡成為敗筆。

  薩科齊自上台以來,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強烈的投機心態:一方面,他想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從中獲益;另一方面,他利用所謂的“人權議題”、“西藏問題”制衡中國,以換取法國國內某些利益團體的好感,實現政治加分的目的。

  11月13日薩科齊接受某雜志的“政治勇氣獎”,即興宣布將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一位法國評論人士指出,這一切像是一時衝動,法國總統府沒有為此做好準備。12月6日,薩科齊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中方的一再嚴正交涉,執意以法國總統和歐盟輪值主席的雙重身份,在波蘭與達賴進行了會面。對於歐盟來說,法國的行為導致中國民衆對歐洲的好感度降低,從而影響中國與整個歐盟的經貿合作。據法國媒體統計,薩科齊或影響至少350億美元法國對華合同。

  “救市英雄”鮮有作為

  本報綜合報道 隨著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銀行9月宣布破產,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的大火也逐漸蔓延到了歐洲。作為歐盟輪值主席的薩科齊此時儼然以歐洲的“家長”自居,要帶領歐盟各路兄弟滅火。他先是召集德、英、意領導人搞了場歐盟四國小型峰會,緊接著又主持歐元區15國領導人會議。

  隨著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薩科齊的“雄心”也不斷流露。他聲稱要對這場危機的肇事者“追究責任,繩之以法”,並高呼徹底改革現有國際金融秩序,推動建立“有序資本主義”體系。一方面,他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一同前往美國“逼宮”,“迫使”布什同意召開全球金融峰會,另一方面,趁亞歐峰會之際,希望說服亞洲國家在華盛頓峰會上助其“奪權”。11月15日,20國集團金融峰會在華盛頓召開,薩科齊可謂風光無限,儼然扮演著世界領導者的角色。

  “這已經是法國自7月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以來召開的第五次特別峰會了,歐盟有望創下峰會召開次數的最高記錄。”德國一家周刊稱。有美國報章援引倫敦經濟學家、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卡蒂娜•巴里什的話說:“對薩科齊而言,這是種狡猾的戰略。在極度缺乏信心的時候,政治家需要給世人留下負責任、有能力的印象,但薩科齊一次次召集峰會,提出的卻是一個個不可能實現的建議。”

  英國有媒體評論認為,從歐洲歷史傳統角度來看,法國一直希望扮演全球性大國的角色,現在對法國來講是一個機會,但薩科齊的表現卻超出了本國的能力,“他在試圖以目前二流的法國國力扮演一流國家的角色”。英國媒體稱,薩科齊在華盛頓峰會上的風頭被布朗蓋過,因為後者被看作是一個更“老練”的救市英雄。(作者:趙海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