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傅佩榮:我被于丹“擠”出《百家講壇》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2:30:02  


傅佩榮教授是臺灣著名的國學傳播者。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訊/《廣州日報》日前刊載該報對“臺灣版于丹”、學者傅佩榮的專訪《傅佩榮:我被于丹“擠”出<百家講壇>》,內容如下:

  有“臺灣版于丹”之稱的人氣國學先生接受本報專訪,爆料當年《百家講壇》講《論語》本來也有他的份,因爲于丹的一播出就轟動全國,結果央視對他說“你就不用講了”。 

  學者傅佩榮被稱爲臺灣版的于丹,他以《哲學與人生》開始爲大陸讀者所熟知。他在鳳凰衛視主講的《國學天空》,短短8分鐘時間,將老莊孔孟與現代生活的距離拉得更近。近日,傅的新書《人生困惑問莊子》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再次引起讀者的關注。該書出版後,本報記者連綫采訪了身在臺灣的傅佩榮教授。 

    對話傅佩榮—— 

    “與人交往要找到一個穩定模式” 

    莊子遵從順其自然 

  廣州日報:新書的意思是人生困惑的時候問莊子,您覺得莊子對讀書持一種什麽態度? 

  傅佩榮: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因爲在司馬遷的《史記》裏面提到莊子,說他“其學無所不窺”,換句話說,莊子是任何書都看的,不過還好,古代的書很少。我們說一個人“學富五車”,也不過五本書(即《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易經》),那時每一頁都是竹簡,五本書就五輛車。莊子是戰國時代,書肯定已經很多了,但再怎麽樣的話,他求學就有一定的方法和目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這一方面學一點東西。 

  廣州日報:您個人非常喜歡莊子,他最打動您的是哪一點? 

  傅佩榮:他的“不得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這種“不得已”,不是被迫的、無奈的、不得不怎麽樣的,而是指當你條件成熟時順其自然。人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現什麽時候條件成熟了。條件成熟你做,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反之則事倍功半,功敗垂成。 

    把老莊孔孟思想應用于現代生活 

  廣州日報:在現實生活中,最難處理的是人際關係,我們如何利用老莊的思想來維持和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