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賦予農民話語權方能保障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12:12:09  


辛勤勞作的農民何時可以對糧食價格擁有話語權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紅網今天登出吳睿鶇的文章,認爲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流通,以及糧食價格的制定,并沒按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來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因此“賦予農民話語權方能保障糧食安全”。文章内容如下:
 
  從2007年開始,國內很多媒體都在關注國際農業資本對國內大豆和食用油市場的爭奪。國家有關部門也多次出台政策保護國內豆農的利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然而,我們看到最近兩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價格卻突然出現暴漲,并長期維持高位。(《CCTV》1月15日)
  
  對於外資企業窺視和欲想霸占國內糧食尤其是大豆市場,從兩年前媒體的“獨家”關注,演變到現在官方(海關總署)正式發出預警,這意味著,外資企業在控制國內糧食領域方面,不但出乎常人的想象,而且正在擾亂我國整個糧食市場。
  
  倘若外資企業果真控制了國內糧食領域,其後果不堪設想:一方面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講,糧食問題不僅是簡單的吃飯問題,更是一個宏大的政治問題。中國一旦缺糧,由於人口數量龐大,指望國際上援助是靠不住的,這勢必會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安定。
  
  與此同時,會嚴重破壞我國糧食市場環境。跨國企業無非是靠資本輸出,來追求利益最大化,通過影響到全球性糧食價格和糧食生產的結構,達到這個初衷。跨國企業如果占據中國糧食市場,就會加大糧食市場價格的波動,進而增加糧食市場的調控難度。
  
  我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屬於頭等大事,特別是現在遇到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糧食安全更應成國家戰略方針,來不得半點馬虎。因此,面對外資企業對我國糧食領域恣意侵略,絕不能僅滿足於媒體關注、專家呼籲以及官方預警,一定要未雨綢繆,積極采取對應之策。
  
  首先,要阻斷外來資本的過度介入。既然海關總署已發出了外資企業影響國內糧食安全的預警報告,那麼,國家職能部門一定要不等不靠,盡早制定出公共政策,尤其像外國資本介入我國的糧食生產和流通過程,要劃出一條“高壓綫”;還有,國家不僅要扶持中糧等大企業,還要對中小企業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比如放鬆流動資金的貸款,保護中小收儲企業等,來防止國內糧食定價權被外資牢牢掌控。
  
  再者,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外資企業輕鬆進入我國糧食流通領域,充分暴露了我國的國有糧食流通體制確實存在諸多弊端。譬如,在前一輪中國糧食價格上漲時,一邊是一些地方糧食出現嚴重短缺,另一邊卻是一些產量大省為大量餘糧運輸不出而愁眉苦臉。顯然,加快糧食領域的體制改革,已變得刻不容緩,時不我待。
  
  更為重要的是,要賦予農民話語權。盡管我國已建立起初步的市場經濟體制,但我國的糧食生產和流通,以及糧食價格的制定,并沒按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來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尤其是近年來,一面是國家鼓勵企業要走出去,實施海外農業戰略,另一面則是農民種糧食積極性普遍降低,農村土地大量撂荒,表面上看是農民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實則是農民話語權的嚴重缺失。
  
  值得關注的是,從現實來講,大多數階層都能通過話語權的表達,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譬如,由於最近汽車行業遇到銷售困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商務部辦公廳提交《關於應對國際金融風暴擴大內需拉動汽車消費的有關政策建議》,換來了減免車購稅利好政策的出台。因此,要想調動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和培育有利於種植糧食的市場氛圍,賦予農民的話語權,也是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