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返鄉務工者進退兩難如何破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1-31 07:57:26  


返鄉民工,路在何方?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訊/湖南紅網日前載文“返鄉務工者進退兩難如何破題”,文章說,金融危機導致的開工不足已經深刻影響到大陸邊遠農村農民的收入,返鄉農民工很難再適應農村的環境,他們在外務工形成了高消費的習慣,回到村莊之後收入來源沒有了,而消費習慣却難以改變,農村的社會治安與秩序面臨潜在壓力。全文如下: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系所屬的“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春節前深入貴州、湖南等地農村調查。調查隊發現,金融危機導致的開工不足已經深刻影響到邊遠農村農民的收入,長期外出務工的農民很難適應農村的環境,他們在外務工形成了高消費的習慣,回到村莊,收入來源沒有了,而消費習慣却難以改變,農村的社會治安與秩序面臨潜在壓力。 

  與許多專家鼓吹的拉動內需保增長的結論相反,調查隊擔憂,若農民將多年外出務工經商賺的錢用于消費,而非生産性投資,則這些以青春爲代價賺取收入的農民將面臨生存危機。不少返鄉農民工都說“打工無前途,回鄉無意思”,這需要政府對扶助其就業出臺整體性政策。(1月27日《廣州日報》) 

  筆者今年春節也回到了四川老家,近幾日的走親訪友、下鄉掃墓所見所聞亦印證了“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此番調研結論。不遺餘力的拉動內需確實有效,但直接後果往往是造成縣鎮、農村居民不少家庭的爭吵,長輩不能理解有過打工經歷的晚輩花錢無度特別是購買一些非生活必需商品(服務)的做法。我家的一位農村親戚擔憂的說,在四川的春季,地裏什麽都不産,現在孩子們找不到活兒留下來還大手大脚的花錢,再過些時日不知道家裏人吃什麽,更不用提春耕購買農資農具的大宗開銷。 

  而之前在長三角、珠三角務工的年輕人在老家的農村也感到諸多不適應。出行交通不便、社會治安秩序欠佳、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缺失、商業環境落後,最重要的是,除了一如既往“喧鬧”、“快樂”的湖南衛視,人們感覺到與都市氛圍、生活潮流的隔膜。一些外出打工時間較長、擁有某方面專業技術技能的務工者,遍尋鄉里及周邊,却找不到適宜的技術工需求;勞務工輸出地政府提供的職業培訓、就業崗位,多爲技術含量和薪酬雙低的工種,很難引起熟練技術工們的興趣;而有志創業的許多人,跑銀行跑政府,詢項目問貸款,尷尬地發現家鄉距離原先務工的地方不只是“慢一拍”。這些因素造成不少原本已决定在家鄉發展的人只好重新到火車站排隊,期望再回頭一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