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商業電影的“山寨”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2-04 14:36:51  


 
  中國電影公司副董事長江平舉2004年爾冬升導演的《旺角黑夜》為例,指點香港影人,審片能通過的關鍵就是“不左不右,左右逢源”。原版影片中張柏芝有句臺詞,“我從湖南來的,我們村裏窮”,最終改成“我從南洋來的,我們島上窮”。

  2008年,中國電影產量是406部,不包括107部供電視播出的數位電影,不包括71部動畫、紀錄、科教電影。電影局的統計顯示,406部電影裏,現實題材影片占80%以上。

  8部影片票房過億,它們是《赤壁(上)》、《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長江七號》、《功夫之王》、《大灌籃》、《投名狀》。很明顯,只有《非誠勿擾》能夠與“現實題材”扯上點關係。高成本影片繼續遠離社會現實,因為巨額的投資經不起審查上的半點風險。

  《赤壁》是一部豪華昂貴的速食式大片,除了給年輕觀眾提供足夠的機會使用“雷”和“囧”這樣的潮流辭彙,再沒有什麼值得回味。也只有兢兢業業地效忠 “娛樂至上”的精神,才擔當得起8000萬美元的龐大投入,這似乎是眼下中國商業電影逃脫不了的宿命。“情懷大導”陳凱歌的《梅蘭芳》,若說在影片前 1/3還算塑造出一個立體的生動的少年梅蘭芳,之後卻變得束手束腳、閃爍其辭。影迷的失望在網路上一覽無餘,也體現了他們的水準,譬如這樣的點評:“費了這麼大的勁,總算沒得罪各位爺——梅大爺、梅家後代的各位爺,還有網路上愛惡搞的各位爺。”眼尖的人們看出來,名為《梅蘭芳》的電影,主角既不是梅蘭芳,也並非“邱如白”,而是“紙枷鎖”。

  中小成本電影裏“娛樂至上”的代表,是2008年著名的“山寨”電影《十全九美》。“山寨”一詞源於國內手機製造業,意味著商標外形戲仿名牌,時髦功能一應俱全,價格我很體諒你,品質請你也體諒我。“山寨”這個詞迅速在各個領域流行開來,幾乎成為如今的一種時代精神。

  《十全九美》沒有大明星,故事和技術都毫不講究,只使出全身解數“惡搞”。它把中國城市當下的流行文化元素,比如錢櫃KTV、德雲社、斷背山等等,端進一部古裝戲搞笑,當“夜店”、“媽咪”這樣的敏感名詞從古裝的人物嘴裏蹦出來,無疑是好笑的,而且居然是安全的。

  這部電影俗得全面,俗得敬業,真正把電影當作大眾消費品來做,因此網路上一片罵聲,卻又收穫了5000萬票房。唯獨不夠“山寨”精神的,是它的票價並不比別人便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