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危機是推進反腐制度建設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11:49:19  


廉政,是中國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荊楚網今天登出王琳的文章,作者認爲“金融危機是推進反腐制度建設契機”。文章表示:“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和政府廉潔是支撑一個社會穩定的三個頂梁柱。而在這三者當中,政府廉潔尤為重要。”“金融風暴當前,危機亦是契機。若沒有對權力的馴服這一前提,我們又怎能放心那4萬億投資,以及更多擬用以應對金融風暴的巨額款項?”文章内容如下: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當講到"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時",溫家寶坦承,"過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但與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比較突出,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域比較嚴重。" 

  就在不久前與網友的在綫交流中,溫家寶總理也提到:"前幾天,新華網做了一個統計,說在網民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反腐敗。我深深思考了一下,為什麼在應對金融危機這樣重要的時候,群衆卻十分關注反腐敗?我以為,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和政府廉潔是支撑一個社會穩定的三個頂梁柱。而在這三者當中,政府廉潔尤為重要。因為只有一個廉潔的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才能够一心一意促進經濟發展,才能够采取各種措施實現社會公正。" 

  2009年正值經濟下行,金融危機的破壞性影響愈加顯現。政府為應對危機,已下了不少猛藥。民間也在獻計獻策,各種建言林林總總。但不管這些應對之策只是建議,抑或已經實施,多停留在經濟領域。而如果我們從反腐敗的角度來看金融危機的應對,"反腐也是擴大內需"較之"消費也是愛國",無疑要務實得多,也將有效得多。以公衆詬病已久的"三公腐敗"為例,幾年前的不完全統計,就是三個"三千億"。若"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域"還"比較嚴重"的腐敗現象能够被有效遏制,則每年能節省的費用就能高達萬億元。當然,反腐敗不可能一蹴而就。之所以要認真切實推動反腐敗,其目標指向也不僅僅在於經濟上,而更在於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清明的政治。這就是溫總理所說的,只有一個廉潔的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才能够一心一意促進經濟發展,才能够采取各種措施實現社會公正。 

  為了解決腐敗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以規範制度和制約權力為核心,針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從源頭上防治腐敗"這一路徑。要實現權力制約,就需要對權力加以合理的劃分,同時確立不同權力部門和權力主體之間相對獨立的地位。現今之中國雖然沒有實行西方國家普遍沿襲的"三權分立"道路,但并不表示中國就沒有權力制約。於憲政架構上,中國現行的國家權力機制實則為人大權之下的行政、檢察、審判與軍事四權分立(地方人大之下沒有軍事權)。中國的確沒有照搬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而"分權制衡"的原則卻已深入了中國政治的肌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