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困窘的民進黨 如何重建本土論述

http://www.CRNTT.com   2009-04-04 08:28:18  


蔡英文的“新本土”論述如何實踐?
  中評社香港4月4日訊/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誰怕“中華民國”? 作者認爲,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新本土”論述,需要不斷實踐才能奏效。而“民進黨在山窮水盡之際,何不反其道而行,把本土等同於‘中華民國’,重新建立迥異於草根傳統的本土論述?”文章内容如下:
 
  檢討的聲音逐漸在民進黨內部釋放出來。主席蔡英文提出“新本土”的概念,基層黨員開始要求把澎湖、金門、馬祖的地圖繪入黨旗,葉菊蘭則公開承認過去執政八年的失敗。這些聲音可能還停留在零星階段,卻暗示民進黨有意擺脫低迷氣氛的企圖。如果自我檢討的風氣形成,則民進黨向前進步的動力當可累積起來。

          “新本土”論述 不斷實踐才能奏效

  “新本土”概念不應該是空洞的思維,而應該是可以付諸實踐。當年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時,以“新台灣人”的概念爭取在地的認同。在“總統”大選時,更是以具體行動建立迴異於國民黨保守傳統的本土論述。所有的論述,絕對不僅僅是街頭的招貼告示,而是訴諸不斷的實踐才有可能奏效。國民黨能夠重掌政權,其背後的各種因素民進黨不能等閒視之。以貶抑的態度輕率宣稱國民黨“復辟”,等於是遮蔽對事實真相的認識。進步的論述與落實的行動,是決定政黨輪替的關鍵。

  在野的民進黨重新思考新本土時,意味著三十年來的本土論述已到達必須整頓的時候。如果還耽溺於血統等於本土的思維模式,民進黨翻身的機會將愈來愈遙遠。本土不是天賦人權,本土不是相互取暖,本土更不是請客吃飯。台灣的歷史條件每經過一次政治改造就會發生變化,因此文化內容、族群關係、國際視野也會伴隨著產生變動。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同時在社會內部不停進行時,本土的定義豈有不變的道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