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第二輪特區建設 港台皆有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6-20 00:33:43  


香港特區有其特殊地位,但也需進一步建設
 
    新特區的歷史使命

  很明顯,淡入的“新特區”和退出了的“老特區”,不論在目標和功能,和與國家規劃的關係上,都大不相同。3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1978年,GDP只有2,219億美元,人均GDP221美元;外匯儲備才1點67億美元。2008年,中國GDP高企於4萬4,216億美元,全球第三位,人均GDP3,315美元2;外匯儲備1萬9,460億美元,全球第一位。2008年,包括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整個大中華地區的GDP已經超過5萬億美元,超越了日本,僅次於美國,全球排行第二。30年前中國發展的目標是進入小康,今天是建設小康。

  今日的中國,短期的經濟目標是啟動內需、提升產業結構,中長期維持高速增長。要達致這目標,我們需要長期從外邊進口大量原材料和半製成品,包括石油和石油產品。換句話說,中國長期需要頗為可觀的出口,賺取大量的外匯,以進口大量物資。這包括一般的貿易,以及巨額的對外投資。30年來的開放政策重點是吸引外資和增加出口,這是“老特區”的任務;今後“新特區”主要是協助企業向外投資和採購,“走出去”。

  我去年底曾經提過大中華聯手穩定東亞的設想3,得到很不錯的反應。在WTO多邊條約主導的全球化,因金融海嘯而寸步難行,國際投資和貿易難有快速增長的新形勢之一,中國要維持其外向的動能,必須另闢區域合作的途徑。而自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東盟與中國修好,面對高度開放的巨大中國市場,以及地緣的優勢,東亞的地區一體化加速進行。目前,東亞的貿易有一半以上發生在區域之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從東亞的進口數量超過其進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從這角度看,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一體化,幾乎與歐盟處在同一水準,明年1月1日“東盟10+1” 正式啟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傳統上跟東盟國家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台灣和香港,過去12年,由於種種原因,基本上是缺了席,疏離了東南亞市場,但只要一下子看準了形勢,擴張營業並非難事。

  香港以其國際級的全球融資、供應鏈管理及物流、全球採購和銷售的綜合服務,早已吸引了東盟各國的家族企業,誰要是在香港沒有一個窩的,可說是還未入流。香港不但屬於東亞地區最重要的核心樞紐之一,而且在與大陸貿易、金融和信息等聯繫,是本地區中最大流量的城市。內地要進入東盟市場,小打小鬧的可以從廣西和雲南走;通過香港作為跳板,是搞大項目,做大買賣的最佳平台。香港需要更加積極深入參與中國發展的洪流,鞏固其作為大陸南大門,和地區總部中心的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