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亞洲整合主導權 誰將擁有

http://www.CRNTT.com   2009-11-10 12:03:20  


中國目前對整合亞洲具有較大的主導能力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馮智政、鄒君逸的文章“誰擁有亞洲整合主導權”。作者認為:“中國實際上不一定要依賴東盟或日本才能達成地區整合這長遠目標。當然,分別推動東南亞經濟一體化,再以‘上合’合作模式為中心發展出具戰略價值的合作組織,這雙線發展也同樣有可能。但無論中國如何選擇,中國也必定擁有這次地區整合的主導權。”文章內容如下:
 
  鳩山上台前後,一直秉承祖父的遺志,以“友愛”作理論骨幹,整合東亞地區各國。脫離大東亞共榮圈的軍國影子,一代性格領導鳩山如其“外星人”的別號,為亞洲帶來意想不到的政治驚喜。東京新政府大力推銷的“東亞共同體”構思,令地區整合焦點由東南亞拓展至東北亞。此舉令東南亞諸國大失預算,原本以東南亞國家聯盟“10+3”作框架,圖日本、中國互相制衡,但日本的“東亞共同體”打破了東北藩籬。究竟東亞整合何去何從,而中國又在區域整合上有何優勢呢?

              亞洲面臨新機遇

  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已成了二十一世紀最不可忽視的國際新勢力。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並正在不斷提升中。這無論對亞洲地區,還是全球政治經濟的現狀而言,將帶來的衝擊都是難以預計的。日本長久以來倚賴美國於亞洲地區的勢力,與亞洲各國關係若即若離,僅靠商貿、提供開發援助(ODA)及輸出文化等軟性合作,與亞洲保持微妙的聯繫。當美國面對金融風暴及開始反恐戰爭,東亞各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動搖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有效操控及維持勢力平衡的能力。至少如東南亞國家聯盟“10+6”合計十六國的實力及自主性,已不容許美國再因自身的考慮而輕易扼殺,如1990年代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所提倡的東亞經濟會議之類的行為。因此,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都以東南亞為她第一次外訪的地區(印度僅次於日本為第二目的地),高調地表態華府又重返東南亞。

  正如歐盟是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所演進而成,“東亞共同體”必先以經濟合作為始。在近日的會談中,中國及東盟確認自由貿易區將如期於一○年一月一日啟動。去除關稅這個雙邊貿易的主要障礙,標誌著東盟與對話國間的自由貿易區建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有助再進一步推動亞洲地區整合。這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坐擁十九億人口消費者,位列全球第一,經濟規模則達全球第三大,影響力不言而喻。日本雖然同樣與東盟簽定自由貿易區協議,但論形成龐大市場,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所能帶給東盟成員的,顯然是更大的利益。

                 日倡“東亞共同體”

  面對此一機遇,亞洲各國均對新一輪的地區整合計劃寄予厚望。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東盟峰會及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日本首相早前主導的“東亞共同體”概念成了最主要議題之一。其中一個原因是,“東亞共同體”會否在東盟的框架(如“10+3”)下建成,東盟能否繼續在將來的地域性組織中保持現有的主導地位,都是東盟各國非常重視的問題。中日身為是次地區整合的兩大龍頭,難免成為直接競爭者。而地區整合併非以一國之力所能達成,加上錯過了這次機會便很有可能喪失在東亞事務上的主導地位,無以拉攏東盟成員國,增強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日本首相鳩山於九月曾向胡錦濤提出“東亞共同體”的願景,唯北京當時並無回應。然而,不足一個月後,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發表的“中日韓合作十周年聯合聲明”中,確定共建“東亞共同體”將成未來合作大方向。東盟峰會前夕,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更預先表明,有意討論建立“東亞共同體”構想。面對中日兩國的亞洲整合新方案,身為東盟始創者之一的泰國則於峰會開幕式上呼籲建立類似體系。無論今後討論的重點是否將集中在是以“東亞”還是“東盟”作為發展的基礎,可以肯定的是,爭奪亞洲地區整合中領導地位的政治角力已經正式展開。

  在這次地區整合的討論當中,焦點往往是放在“東亞共同體”上,並視之為中、日、東盟之爭。但中國手上的另一張王牌被忽略了,那便是由中國及俄羅斯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由中國、俄羅斯及中亞六國組成,另設有觀察員國,包括蒙古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成員國人口合計共十五億,為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與東盟相反,“上合”具有濃厚的軍事政治集團味道,經濟合作反而為其次要任務,“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才是其成立目的,有互相鞏固國內管治穩定性的作用。

                   “上合”戰略價值高

  日本東靠亞洲,西面太平洋,在地區合作上,一是東南亞國家聯盟“10+3”,一是與美國的亞太經合組織,可當龍頭的機會少之有少。日本經濟不振,政治又不彰,區域整合是必然的出路。唯東京在地區整合中,唯一選擇是跨過東盟建構“東亞共同體”,借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推動自身發展,以避免將來在中、美、歐盟頂立的局面中靠邊站。

  反之,中國要是想推動新一輪地區整合,對象除了東南亞國家,還可以選擇以“上合”為基礎發展出一全新的地區合作組織。而且,“上合”的成員國如俄羅斯具有龐大的軍事力量及資源儲備,長遠來說“上合”的戰略價值極高。再者,“上合”各國開始加緊推動軍事以外的合作,如開發油田、基礎建設及加強陸路連繫等。中國實際上不一定要依賴東盟或日本才能達成地區整合這長遠目標。當然,分別推動東南亞經濟一體化,再以“上合”合作模式為中心發展出具戰略價值的合作組織,這雙線發展也同樣有可能。但無論中國如何選擇,中國也必定擁有這次地區整合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