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調整計生政策 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11:12:48  


調整人口政策,對維持中國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評社香港2月2日訊/“適當對計生政策進行調整,首先在農村允許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生二胎,到2011年向城市推開,再經過一代人的努力,逐步向一對夫妻生育二個孩子轉變,使我國的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更替水平,逐步實現我國少兒人口、青年人口、勞動力人口及總人口規模的穩定,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大公報》今天登出凌銳的文章“調整計生政策勢在必行”,提出建言。文章內容如下: 
 
  近來,在內地的互聯網上和民間,有關國家將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言論多了起來,但官方很快予以闢謠、否認。那麼,內地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作多大幅度的調整?過去的三十年,中國大陸堅定不移地推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全國少生了4億多人,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環境。筆者認為,三十年過去了,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靈活、穩健地調整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已顯得十分必要。

        可有三種選擇

  據報道,北京市人口計生委副主任彭彧華透露,目前計生部門正在適度放寬獨生子女准生“門檻”,生育二孩的政策將放寬到夫妻單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並將取消生育二孩間隔四年的規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田雪原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就控制人口數量而言,可進行三種選擇:其一、全國不分城鄉,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一律可生二孩;其二、夫妻雙方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可生二孩,農村現在即可實行,城市從“十二五”開始實施;其三、在有效制止生三孩的條件下,農村可允許普遍生二孩。農村現在的實際總和生育率在2.0上下,在“限三生二”的政策下,實際生育率可大體維持目前的水平,不會造成人口的大幅反彈,也不會影響2030年人口零增長的目標。

      為何要調整現行的生育政策?

  一是從人口發展規律看,既要避免過快增長,也要避免負增長。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從1971年的5.8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1.8。人口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婦女的總和生育率明顯低於更替水平(2.1)時,就會導致少兒人口、青年人口、勞動力年齡人口規模的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的過快增長,造成人口結構的不合理、隨後總人口規模的下降。

  二是從應對人口發展新的挑戰看。據人口專家分析,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問題出現兩個新的發展挑戰:1、“少子化”即少兒人口銳減。據統計,1995年我國0-14歲少兒人口達到最高峰的3.34億,而後持續下降,2008年減至2.52億,相比減24.6%,佔總人口19%。2、人口老齡化。據統計,2008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到1.65億,佔總人口的12%以上。西方發達國家在GDP達到人均5000美元才進入老年社會,而我國卻“未富先老”,在人均GDP還不到3000美元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年社會。另據聯合國人口署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6.7%,2050年將上升到31.1%,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1.9%。老年化的提前到來,給家庭養老帶來巨大壓力,一對獨生子女要養活四個老人。全國政協委員王超斌認為,“421”家庭模式是一種畸形模式,人口老年化已成為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實現協調發展

  三是從人口出生性別比居高不下的危害來看。按照自然規律,人類正常的出生性別比是100:105上下,即出生100個女孩,就要相對出生105個男孩,上不能多於107,下不能少於103,這樣才能保持男女性別的平衡,維繫人類的繁衍發展。據統計,我國2008年的出生性別比是100:120.56,大大超過正常值,有的省甚至高達100:130。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將有2500萬男人找不到配偶,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將是活生生的現實。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三十多年的實踐證明,實行這項國策是完全正確的。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的人口發展已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轉變,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階段。在此時適當對計生政策進行調整,首先在農村允許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生二胎,到2011年向城市推開,再經過一代人的努力,逐步向一對夫妻生育二個孩子轉變,使我國的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更替水平,逐步實現我國少兒人口、青年人口、勞動力人口及總人口規模的穩定,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