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他信王國”會否在審判台上坍塌?

http://www.CRNTT.com   2010-03-06 10:10:55  


 
  漫長的軍人掌權期間,軍方始終堅持“專家治國”,使得行政官僚和司法官僚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1992年軍方退出政壇後,90年代民選政府更迭頻繁,更是助長官僚集團的氣勢,常務官的權力不斷擴張。但是,隨著他信的上台,官僚集團的生存空間卻是不斷受挫。通過2002年的行政機構改革,各部委普遍受到衝擊,曾號稱“小內閣”的內政部,更是被肢解削弱,再難成為常務官對抗政務官的中堅。於是,盡可能地延緩行政體制改革進程,也就成為官僚集團的首要目標,而推翻他信政府,則是其中的關鍵。

  他信另一個得罪的對象,是議會各政黨。

  “賄選-入閣-舞弊-賄選”一直是泰國議會“政治掮客”的生存之道。90年代泰國政府更迭頻繁(8年換了4屆)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各小黨都在待價而沽,遇到更好的條件就立即跳槽,從而導致原有聯合政府的垮台。但是,隨著(他信)泰愛泰黨的崛起,小黨的生存空間迅速萎縮。不僅是自由正義黨、新希望黨、國家發展黨從2001年到2004年先後被泰愛泰黨吞並,即使是曾經的第一大黨民主黨,其議席比例也從1996年的31.3%降至2005年的19.2%。隨著2005年泰愛泰黨橫掃下議院75.4%的議席,實現泰國歷史上首次“一黨執政”後,更是擺出“順者昌,逆者亡”的強硬態勢,不僅將曾經的盟友——泰國黨掃地出門,而且還狠挖牆腳,使得泰國黨原有的三駕馬車僅剩黨魁班漢的孤家寡人。

  正是生存危機的壓力,迫使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放下恩怨,在2006年4月聯手抵制下議院選舉,使得他信通過選舉化解政治危機的計劃破產。泰愛泰黨被強制解散後,儘管民力黨繼承了最大份額的政治遺產,但其他政黨也頗有斬獲:民主黨在2007年12月的下議院選舉中贏得34.4%的議席,創下建黨60多年來的新高;泰國黨則不僅收復議席失地,而且還如願以償地再次入閣。

  從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他信也觸怒了泰國廣大的中產階級。

  對於大多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城市中產階級而言,國家的貿易壁壘和財政補貼是維持他們經濟地位的重要保障。但是,作為跨國企業、金融財團和新技術資本的代表,他信政府所追求的卻是進一步的對外開放和全球化。他信執政期間,一直在積極推動雙邊和多邊自貿區談判,其間的不少舉措都已深刻影響到國內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此外,他信所提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更是從根本上危及了眾多中產階級的生存空間。於是,隨著民盟的振臂一呼,曼穀城市中產階級中的利益受損者,就有不少加入反他信的隊伍。

  此外,他信“剛愎自用”的強硬CEO作風,也使得他在處理與學者和媒體的關係時,不斷地四面樹敵。特別是泰國國王,曾相當看好作為少壯派政治家的他信,但由於他信一味堅持“消費主義”理念,而對國王倡導的“知足經濟”理念(強調適度發展、勤儉克己、規避風險)置之不理,雙方關係最終破裂。

  可以說,他信執政期間,實是將能得罪的和不能得罪的,都得罪了。這才導致在2006年的政局動蕩中,各派反他信政治力量相繼登場,輪番上陣,並由軍方給予最終一擊,使得泰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政黨在鼎盛之時土崩瓦解。

“民意”:農村包圍城市

  泰愛泰黨解散了,但民力黨崛起了。1998年與泰愛泰黨同期成立的民力黨,一直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黨,甚至從未取得過政治議席,但在繼承泰愛泰黨的資源後,卻一舉躍升為泰國第一大黨。他信雖然被禁止從政,而且被迫流亡海外,但對泰國政局依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民力黨的崛起到沙馬的上台,都不難看到他信的影子。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促成了他信的政治強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