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與破滅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9:42:17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更深層因素是,二戰後,美國曾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成為“超級貨幣”;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1.5%,日本約為4.8%。

  也就是說,到1985年,日元升值與美元貶值都已經無法避免。實際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過程已經開始,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而非啟動)了這一進程。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在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日本貨幣政策曾經失去平衡,出現過三次重大失誤。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日元升值蕭條”的時間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國際因素的影響,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5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一次失誤。

  1987年秋,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為了對付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德國等相繼提高利率,日本銀行也準備升息。恰在此時,1987年10月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並且“黑色星期一”之後,人們原先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期為樂觀情緒所代替,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

  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蕩,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年5月份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因為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6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3倍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