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泰國政局如何收場?

http://www.CRNTT.com   2010-04-04 09:06:32  


 
  但在曼谷的中產階級看來,抽血對人體健康是一種傷害,而且這麼多鮮血可以拯救多少生命,鮮血灑地簡直就是糟蹋。而在潑血行動中,紅衫軍找來法師做法下咒,這在中產階級看來,不僅違背佛教教義,而且根本就是不可救藥的愚昧之舉。

  價值觀上的難以調和,被他信任內的一系列扶持草根的政策給激活了。他信採取諸如30泰銖治百病的醫療保障計劃、農民3年緩債的債務減免計劃、百萬頭牛的生產資料扶助計劃等措施,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這使他成了底層民眾的代言人。而曼谷的精英因為利益受損,更強調他信的腐敗和徇私舞弊等道德瑕疵。雙方因此各不相讓,僵持至今。

  而上層精英的貴族化和下層民眾民粹化,通常是轉型國家繞不開的重大問題。上層不願放棄權力和下層的激進民粹傾向的迎頭相撞,往往是是動蕩和革命的腳本。

  而要避免這一悲劇,雙方都出現懂得妥協而又具有威信的領導固然重要,但這可遇而不可求。整個社會在日常事務中多加討論和博弈,最大限度的逼近,得出對於轉型的整體共識,是更加現實的道路。民主之道,顯然並不在於一個階層壓倒另一個階層的革命,而要通過各方協調達成共識,維護和增進所有人的權益。社會的深層問題,尤其是各地經濟、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分歧,不能集中到一場全民選舉中央政權的大戰上。對泰國來說,要讓這一點在短期內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仍然是不可期的。

  而泰國政治中的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軍隊。自1932年迫使泰王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以來,軍隊在泰國政治生活中就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憲制上,泰國軍隊獨立於政府之外,而又在法律上不受國王的控制。二戰結束以後的軍政府領導人為了維持統治權威,於是大舉宣傳忠君愛國,結果使得虛位的泰王權威不斷高漲。而普密蓬國王為人睿智慈愛、勤勉愛民,集各種美德於一身,從而得以以超然的姿態扮演權力平衡者的角色。

  軍隊游離於政府之外,恰恰是國王所期待的。對於王室、軍隊和政府的關係,泰國樞密院主席炳。廷素拉暖的描述很傳神:軍隊是馬,政府是騎手,真正的主人是國王。

  但這樣的權力格局同樣是不可持續的,普密蓬國王的超然地位,在他身後顯然是不可傳承和延續的。社會經濟的兩極分化和軍隊的國家化,在他當政的60年裡始終無法得到解決。而這兩個因素,將始終是泰國國家穩定和政治民主化的最大威脅。(特約撰稿趙靈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