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秦輝:有沒有“中國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4-06 10:29:11  


 
  有可能劣幣驅逐良幣

  現在國際上社會學界、政治學界對中國的批評還是有的,但是在經濟學界我看到是一片讚揚聲,一開始是“左派”、凱恩斯主義者讚揚,說中國不搞自由放任,真好!後來“右派”也跟上來,說中國不搞福利國家,真行!總而言之,現在西方經濟學的左右派都覺得中國模式的確有吸引力,左派表揚中國低自由,右派表揚中國低福利,出現了一場大合唱。

  可是老實說,他們表揚歸表揚,要學中國都學不了,除非他們廢了他們的民主制度。道理很簡單,在他們那個平台上要既降福利又降自由,幾乎根本做不到。而且他們就真想這樣嗎?未必,其實他們左右兩邊不過是拿“中國奇跡”當自己的論據,敲打對方:左派誇獎中國低自由是要證明福利國家有理,右派誇獎中國低福利是要證明自由放任有理。可是既低自由又低福利的可能性,他們是不去想的。

  當然,既低自由又低福利卻體現出“競爭優勢”,這是在加入了全球化以後才出現的。如果兩個模式關起門來競爭,我不認為這種模式有什麼優越性。朝鮮就是一個例子,中國改革前也是一個例子,但是如果打開國門,在一個市場、投資行為都高度全球化,金融也高度全球化、但是人權標準沒有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競爭,那這種模式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因為自由經濟真正的優勢是它的創新激勵,要讓人玩命地幹活,它就未必敵得過鐵腕體制。而在融入全球化的條件下,前者創新出來的東西後者可以學,後者的鐵腕卻是前者沒法學的。於是後者不僅在一定意義上有“優勢”,而且我認為的確有一種可能———這裡我只講可能,我從來不認為歷史有什麼“必然性”——— 在目前全球化的運作中會形成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曾征引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福格爾對美國南北戰爭前南方奴隸制經濟“效率”問題的研究。同時也存在著相反的趨勢,即全球化條件下也存在著“高人權”地區對“低人權”地區的改變作用。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互相影響明顯增強,但哪一種影響最終勝出,並沒有一種決定論的答案。

  而如果通過“為自由而限權、為福利而問責”的努力使我國的自由與福利都得到持續的進步,這實際上也就是上面講的那種所謂與西方相反的“中國模式”的淡出和中國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