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經驗:公眾最信任民間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10-04-25 09:36:21  


這些出現在法國首都巴黎市內聖馬丁運河邊紅色帳篷是一個民間組織17日晚一夜之間搭建起來的,以期引起人們對無家可歸者的關注,促使有關方面為無家可歸者制訂長期住房解決方案。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訊/“在西方社會有一個現象,民間組織越來越具有影響力,而公眾對國家和科學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南方網今天登載李曼知的文章“法國經驗:公眾最信任民間組織”,內容如下:

社會一旦被摧毀就很難恢復

  法國有點像中國,所有的公益管理和公益事業都被認為只有國家才是它的所有者,國家是它們唯一的載體。這種國家掌管一切的現象有其歷史淵源。在歐洲,法國有過貴族制度,我們今天叫做NGO這種組織,當時都是由貴族和教會去做的,而不是國王去做。等到這個機制消除以後,貴族和教會也沒有勢力了,後來就產生一些民間組織,他們被看成公共機構的一個外圍,這點和中國相似。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德國等,沒有發生像法國大革命這樣的事,貴族沒有被打倒,宗教也沒有鏟除乾淨,情況就很不一樣。只有在法國,革命是特別徹底的,所以一下子國家就把屬於民間的這些機構掌管起來,在其他國家仍然是以前傳承下來的組織在起作用,國家不需要把他們放進國家的機制下。

  在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後,摧毀是很致命的行為。一個社會的摧毀就好像一個人的四肢被砍斷了,一個殘疾人是很難再恢復的。但是不是完全不能修正呢?還不至於那麼悲觀。比如,當蘇聯解體以後,整個社會就沒有了依托。而它的鄰國,如波蘭等,這些國家傳統的社會機制就很多,比較健全,包括教會在內。當柏林墻倒塌的時候,以一種出人意料的速度,整個社會的機制就建立起來了。一些有價值的、傳統的能力其實是潛藏在社會裡面的,還會被喚醒。再來看法國,法國從來沒有過集權制,政治形態是代議制,儘管有過法國大革命的破壞,但沒有破壞得那麼嚴重。即便在19世紀時,我們也能看到有很多關於婦女權利、工人權利的鬥爭和運動,當時組織這些運動的協會,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NGO.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