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要管好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10-05-06 08:48:09  


圖為201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數據。
  中評社北京5月6日訊/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0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數據顯示,GDP同比增長11.9%,CPI同比上漲2.2%。這已經是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連續實現四個季度的反彈性增長,而且增長率還在持續向上。按照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的話來說是“國民經濟回升的好勢頭進一步發展,開局良好。”從“三駕馬車”的作用看,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支出和淨出口和服務分別拉動一季度GDP增長6.9、6.2與-1.2個百分點,各自的貢獻依次為57.9%、52%和-9.9%,而去年則是92.3%、52.50%和-44.80%。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胡遲文章表示,由此看出,投資貢獻率仍為最高,但已經回落,消費貢獻率相對穩定,而淨出口的貢獻率有所提升。這也表明經濟增長的結構正在改善,增長動力更加均衡。 

  一季度GDP增長率與CPI漲幅的組合似乎意味著中國經濟又回到了金融危機前“高增長、低通脹”的“美好時代”。經濟運行態勢使得管理層可以較從容地保持目前宏觀政策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執行節奏與力度,而不必有較大的上下起伏。從GDP增長率看,11.9%表明中國經濟已經穩固復甦,不再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了。目前的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也十分有利。4月14日,美聯儲發布的最新褐皮書顯示,除極少數地區外,美國經濟上個月繼續全面回升。從CPI水平看,2.2%的CPI值減緩了宏觀政策在短期內進一步走向緊縮的迫切性,加息的壓力也相應減輕了。當然,今年強化通脹預期的因素也不可輕視。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稅調整、水電油氣的繼續漲價、西南乾旱帶來的糧價可能上升與國際油價及大宗產品價格上漲的輸入因素,均會導致通脹預期管理力度加大。國務院在3月份人大會議中為今年設置了CPI漲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這是一個有一定困難和壓力、但經過努力還是能夠實現的目標。即使3%的目標有所突破,但中國經濟今年呈現溫和通脹的格局還是可以預料的。 

  雖然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顯著,但也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還沒有進入新一輪可持續增長軌道。鑒於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及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經濟增長中挑戰依舊。因此,宏觀調控仍然需要謹慎地引導經濟轉向一個更可持續的增長道路,否則有可能面臨較高通脹與資產泡沫將被刺破,然後觸發更大的政策性放緩。這中間的關鍵是宏觀政策要調控好投資的理性增長。因為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對經濟的平穩增長影響最大。中國經濟之所以能率先擺脫危機的負面影響,也依賴於2008年秋季啟動的4萬億投資計劃的帶動作用。

  文章指出,從一季度的投資數據看,以下三方面的投資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從產業看,要調控好房地產投資。 

  房地產行業的“火爆”發展既是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經濟趨向過熱、資產價格出現泡沫的主要原因。從國際上看,日本房地產泡沫讓日本經濟失去20年發展的深刻教訓仍然“言猶在耳”。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本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卻因為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需要而半途收場,導致房價在未調控到位的情況下又“卷土重來”。房價於去年3月起,創下連續10個月的瘋狂暴漲記錄。從投資數據看,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達到35.1%,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7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整個投資上升的重要動力。整個一季度中長期貸款增長2.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0%。因此,合理抑制房地產投資的過快增長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方面,而要抑制房地產投資又需要從源頭抓起,堅決抑制炒房的投機需求。4月15 日,國務院出台了歷史上最嚴厲的“差異化”二套房貸新政。該措施要求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5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該政策的出發點無疑是積極的,但鑒於以往房地產市場政策“逆調節”的教訓,此次調控措施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必須進一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與操作性。各個相關部門要在實施流程上下工夫,共同行動,才能對抑制房價的非理性上漲起到有效作用。 

  第二,從地域看,要調控好地方投資。 

  在中央與地方財政“分灶吃飯”的背景下,各級地方政府有很大的積極性推動地方經濟增長。而地方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主導的投資項目經常會導致重複建設與宏觀經濟過熱,起始於2004年初的宏觀調控就起因於地方政府的大規模投資。2004年前兩個月,地方投資大大超過中央投資增長。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12.1%,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卻高達64.9%。從今年一季度投資看,中央項目的累計增速只有9%,但地方項目累計增速卻達到28%。地方投資的步伐明顯與中央投資不一致。地方投資的衝動又一次顯現出來。因此,合理調控地方投資也是抑制重複建設、避免經濟過熱的重要方面。由於現行體制下,地方投資往往具有財務“軟約束”的特性,所投資項目不僅受經濟因素支配,還受政治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調控地方投資具有相當難度。目前相對行之有效的辦法是綜合運用市場、行政相結合的“組合拳”手段。 

  第三,從所有制看,要大力促進民營投資。 

  不可否認,當前的經濟復甦主要還是靠以政府主導的投資堆出來的。但這種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渠道,大力促進民營投資發展,用以取代政府主導性投資就成為保證經濟長久、有活力增長的唯一選擇。客觀地看,在中國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與政策環境下,民營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各種制約。特別是在市場准入方面更是難以突破。2005年初頒布的“非公36條”後來並未得到實質性的貫徹。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對此問題已有所動作。據報道,鼓勵民間投資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幹意見》(“民間投資20條”)十分有望於近期出台。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電信能源等領域,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等四項措施。在此可以預期,在民營投資能夠全面啟動、及時接下政府投資拉動增長的“接力棒”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有望實現全面復甦和持久增長。